精选内容
-
肺炎支原体抗体越高,提示越严重吗
支原体抗体仅仅反应的是机体对支原体的反应能力,说明机体识别得到了支原体,所以其增高可以间接的支持支原体感染的诊断,而不是和病情严重程度呈正比的,支原体感染的轻重要看临床表现。 支原体抗体IgM1:160时,如果孩子有严重的高热不退,呼吸困难,胸片提示肺实变,肺不张,那肯定比IgM1:320的没有其他表现的孩子病情要重。 支原体抗体IgM产生后,在3-4周达到高峰,所以很多孩子在使用阿奇霉素治疗了1-2轮后,复查IgM升的更高了,这不是病情加重的表现,不要紧张。只要孩子没什么临床症状了,就可以停药了。 通过以上可以知道,支原体抗体仅仅作为一个诊断指标,不是用药的指征,也不是停药的指征。
付朝杰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10月15日711
0
0
-
为什么孩子支原体肺炎症状很重,医生确听不出来肺炎
症状是孩子疾病的表现,支原体肺炎后,发热厉害,咳嗽明显,孩子精神非常不好,但是听诊的时候,医生确说肺里没啥事,双肺呼吸音清或稍粗,没有湿罗音,是为什么? 其实,这种情况是存在的,并且比较普遍,对于典型的支原体肺炎(就是5岁以上,学龄前和学龄期孩子的典型的支原体肺炎)来说,就是这个样子的。 对于这些孩子的来说,肺部的典型病变是间质性肺炎,就是支气管、细支气管、肺血管粘膜等的炎症,而不是肺实质的炎症。 肺实质就是肺泡。如果肺泡发炎了,里面充满炎性渗出液体,那就能听到湿性啰音;但肺间质性的,多没有湿性啰音的。所以,这时给孩子听诊,多是听不到湿罗音的,而听诊时湿罗音是肺炎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这时医生会告诉你,听着孩子肺里挺干净的,没有肺炎的表现。 但是,如果病情稍重,等过几天再听诊时,就能听出来了,比如会出现感染的那侧肺部呼吸音降低,累及肺泡就出现湿罗音,气管痉挛时出现喘息等声音。 所以,能不能听得到,得看疾病的程度和时间,不到时间,医生是听不出来的。
付朝杰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10月15日962
0
0
-
肺炎是拖出来的,还是一开始就是?
经常有家长问医生,我孩子的肺炎是拖出来的还是这次一生病的时候就是。这个问题貌似简单,但是还真不好回答。说拖出来的吧顺理成章,大多数的肺炎都是先感冒了,然后到气管、支气管,再到肺里,咳嗽的症状也是从没有到有、到加重、再到喘息,符合从上呼吸道感染到下呼吸道感染的发展过程,能够理解。但是临床上还有一些肺炎竟然一声都不咳嗽,就是持续发热,医生让拍胸片家长还不理解,结果出来了是肺炎,并且是比较严重的肺炎。从西医学的角度来看,咳嗽是因为咳嗽感受器受到了刺激,经过传入神经、咳嗽中枢、传出神经,发出咳嗽指令,做出咳嗽的动作。不咳嗽就是咳嗽感受器没有受到影响,在气道内没有咳嗽感受器的地方还是比较少的,比如细的毛细支气管和肺泡,这似乎也能印证病初病位就比较深,可能是在肺里。儿童肺炎大多是感染性的,那么这些病原菌是咋来的,又是如何直接到肺里呢,难道是原来就在里面么?体内确实是有条件致病菌,比如链球菌等,但是一定是条件致病菌引起的么?不好解释。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肺炎称之为肺炎喘嗽,在这个名字诞生之前我们多是以温病而称,原本肺炎喘嗽也是温病之一的麻疹在出疹的时候表现为肺热壅盛、肺热炎炎时的称呼。从温病的角度来理解这个问题就好解释一些了。温病可以分为新感温病和伏气温病。新感温病就相当于外邪(病原菌)感染后,一般情况下是从表往里走,就是西医学的由上呼吸道到下呼吸道。这种肺炎一般是有明显过程的,最初冻着了也好,热着了也好,有感冒症状,发热,怕冷或是寒战,头痛,咽痛,偶尔咳嗽,就诊时医生会说感冒了,或者家长自己在家就下了诊断感冒了。接下来的3-5天,大部分孩子可能会好了昂,但是也有一些会继续发热,咳嗽加重,复诊时或者家长沉不住气带孩子来就诊时,医生会说到气管或者支气管了,如果在拖个三天五日的,就到了肺里了昂!其实大部分的肺炎都是符合这个过程的。伏气温病是什么?祖国医学说“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是说冬天感受了寒邪没有发病,或者说冬天的寒邪没有清除干净,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没有治疗彻底,寒邪伏在体内,逐渐化热,即伏寒化温,到了春天阳气升发,腠理开泄(出汗多)的时候,就表现出来了,可以是自己发出来,即伏邪自发,有些家长会说孩子没有感冒症状,也没有到幼儿园,也没有接触到感冒病人,突然间就开始发热了;当然也可以是在感冒的情况下诱发,即新感诱发伏邪,有些家长会说孩子发热,最初流了半天或一天鼻涕就厉害了。称之为伏邪,就说明不在表、不在外,在里有热,所以这部分孩子会表现为持续高热,解热镇痛药物退热效果不好,伴或不伴咳嗽的肺炎。不管是拖出来的肺炎,还是起病就在肺里的炎症,结果都是肺炎了,所以按照肺炎正规治疗就可以。家长们需要警惕的就是如果孩子发热,合理使用解热镇痛药物效果不好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就医,听医生的建议做合理的检查。
周朋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05月27日32655
0
4
-
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支原体要注意什么?
阿奇霉素属于大环内脂类抗生素,是一个广谱高效的抗菌药物,而且其口服制剂吸收利用度也较高。使用后药物主要分布在细胞、组织以及一些扁桃体、肺、前列腺等器官分布浓度要比血液浓度高很多,所以对于儿童扁桃体炎、肺炎、中耳炎、支气管炎效果不错,特别是非典型病原体如支原体、衣原体引起的感染。应用阿奇霉素要注意的事项: 1.半衰期长,可达到35-48小时,所以阿奇霉素的用药方法有别于其他抗生素,一般是建议每日一次,连续使用三日,停4天。 2.阿奇霉素的50%以原形经过胆道排泄,有4.5%原形经过尿液排出,所以如果有肝功能不全应该慎用阿奇霉素,严重肝病不建议使用,而且长期使用的话应该监测肝功能。 3.口服后能够迅速吸收,生物利用度37%,所以在症状不是很紧急的时候,可以使用口服制剂替代静脉制剂。 4.食物能够影响阿奇霉素的吸收,饭前1小时或者饭后2小时服用为宜。 5.阿奇霉素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比如可能引起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不过它比同一类的红霉素这些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贾钰华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11月14日2904
0
58
-
孩子有痰咳不出来,怎么办?
孩子有痰咳不出来,怎么办?简单教您如何帮助宝宝排痰。拍打背部是最简单的方法,但这又是很多家长忽略的方法。具体如下:1.取孩子合适的姿势; 2.拍背的手应微微蜷起,形成中空状,掌面朝下; 3.利用腕力快速有节奏的叩击背部,用力宜轻不亦重。 4.自下而上,自外向内叩击宝宝背部,重点在上背部,两肩胛骨之间。拍背的时间根据孩子的耐受情况,最多不超过10分钟,每日2-3次,以上拍背动作完成后,鼓励宝宝咳嗽,将痰液排出。拍背时间 为防止震荡过度造成宝宝呕吐等现象,最佳时间是餐前30分钟或餐后2小时进行拍背。注意:如宝宝出现精神状态差,睡眠差,咳嗽加深或发展成为剧烈咳嗽,伴有喘息声时,应立即就医。
李可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3月06日3972
0
0
-
新冠肺炎期间,如何用小儿推拿给宝宝做好预防?
疫情之下,如何用小儿推拿提高宝宝抵抗力做好预防? 我们中医讲小儿肺常不足,易受寒邪,又不耐热,肺有“娇脏”之称,并且肺的位置在人身体中属于上焦,外邪来袭,五脏中肺先受之,继而再伤及其他脏腑,例如新冠肺炎初期有感冒症状,肺部CT有问题,后有呼吸困难,心脏的问题。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脾生肉,肉生肺”,中医五行学说讲脾与肺是母子关系,母病及子,脾气虚则肺气不足,外邪乘虚而入,肺失于宣发肃降而致肺部疾患;若脾气健旺,运化正常,则水谷精微上注于肺,卫外功能加强,外邪无从而入。肺气的强弱有赖于脾胃之气,脾又为人的后天之本,所以健脾保肺,调节营卫,宣通肺气,增强身体抵抗力,从而预防感冒及肺部疾病的发生,本次新冠肺炎出现了很多无症状感染者,本人自认为是这些人的抵抗力好,只是有病毒侵袭,但无发病。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健脾保肺推拿法: 推拿处方:补脾经,清板门,揉外劳宫,揉足三里,补肾,清肺经,清天河水 处方的方义也是以健脾为主,增强肺部功能,清肺以宣通肺气,扶正祛邪,增强抗病能力,预防感冒及肺部疾患。 每日一次,15天为1个疗程,介质:滑石粉、抚触油、香油等
杨文文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2月18日1461
0
0
-
阿奇霉素你了解吗?
阿奇霉素作为第二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菌谱与一代红霉素类似,但要明显强于一代。被宝妈们推崇为“医坛圣药” 阿奇霉素可有效抑制杀灭细菌,对革兰氏阳性球菌、阴性球菌、部分革兰氏阴性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杆菌、非典型致病菌、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具有明显的抗菌效果。每当宝宝咳嗽支原体感染宝妈们立即想起了阿奇霉素。 由于阿奇霉素对酸性稳定性较好,具有明显的组织渗透性,被广泛运用于临床,而且半衰期较长,可达70小时,因此,每日只需给药一次,连续给药三天,可维持有效浓度8一10天,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一般医生都会嘱咐“吃三天停四天” 适应证阿奇霉素适用于敏感细菌所引起的下列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急性中耳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等,也可用于男女性传播疾病中由沙眼衣原体所致的单纯性生殖器感染的。 尽管阿奇霉素有上述优点,可是该药的配伍禁忌及毒副作用需要重视。 不良反应1、主要表现为呕吐,腹胀,腹痛,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2、肝毒性:常见用药后十天左右发生,常见肝肿大,腹痛,阻塞性黄疸,AST,ACT升高等。 3、心脏毒性:主要有心律失常,QT间期延长,尖端扭转性心动过速,严重者可发生晕厥或者猝死等。 4、耳毒性:特别是老年人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剂量过大,可出现耳聋,耳鸣等,通常发生在用药后一到两周内。 禁忌症1、对大环内酶类过敏者禁用。 2、部分心脏病(如心动过缓,心律失常,缺血性心脏病,QT间期延长,充血性心衰)禁用或慎用大环内酯类药物。目前有研究显示:阿奇霉素可导致心电活动异常,可引起致命性心律失常,会增加发生风险。 3、肝功能不全病人禁用。 注意没用医师指导不能擅自配伍使用!!!临床发现与复方甘草片配伍合用,易引起心律失常,其主要成份有甘草浸膏粉、阿片粉、樟脑等。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甘草甜素在体内水解成甘草次酸,具有盐皮质激素样作用,作用于肾远曲小管会引起低血钾血症。同时再服用阿奇霉素就会更容易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在临床用药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药物适应症、相互作用,以及配伍相关禁忌症。 另外滥用阿奇霉素也会导致细菌对大环内酯类耐药性也明显增加,某些细菌会产生灭活酶破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化学结构,也导致细菌耐药性产生。 同时,对伴随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溃疡、幽门梗阻、腹痛、心律失常、肝功能异常等患者,不宜使用该药,以免掩盖病情,或加重原有疾病。 阿奇霉素现在你了解吗?欢迎交流咨询学习育儿知识,希望任医生能帮助到您!
任洪涛医生的科普号2019年10月16日3878
1
1
-
雾化对宝宝有危害吗?哪些疾病一定要雾化治疗?在家如何给宝宝做雾化?
换季时呼吸道疾病高发,最近坐诊我发现咳嗽、咳痰、喘息的患儿明显增多了。在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常常会选用雾化吸入疗法。许多家长问我,雾化治疗是什么?为什么我的孩子治疗过程中那么抗拒?这个治疗真的没有不良后果吗?为此,我特地抽空写了这篇文章。 雾化是什么?雾化是使用专门的装置将药物溶液雾化成细小的雾粒或微粒,经由呼吸道吸入体内,达到局部或全身治疗目的的方法。 雾化对宝宝有危害吗?关于雾化的不良反应,如雾化治疗使用激素,导致不少家长担心“雾化”对宝宝身体有害。那么,雾化到底对宝宝有危害吗? 首先,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 ICS)是治疗气道急、慢性炎症的常用药物。ICS不同剂型的药物,如压力定量气雾剂、干粉剂和雾化吸人混悬液,在临床应用中均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其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以其可靠疗效、良好安全性和易操作性,在我国儿科临床获得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年幼儿童,包括各级医疗机构以及家庭;不仅用于支气管哮喘的长期控制和急性发作,也用于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其次,任何治疗方式都没有绝对安全无副作用的,雾化吸入治疗也是如此。在雾化的过程中,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口干、恶心等不良反应。 但是,雾化吸入是临床治疗呼吸类疾病非常理想的一种手段,在我国临床推广使用了二十多年。雾化吸入疗法直接作用于呼吸道,相比较口服注射等全身用药相比,雾化治疗具有用药剂量小,见效快,全身的副作用少等优点。 雾化的给药方式比较便捷,也能有效降低不必要的用药量,只有全身用药的1/5。因此,雾化治疗对宝宝的身体并没有家长们想象的那么多危害,希望家长们信任医生。 这些疾病建议使用雾化治疗1.急性喉炎 小儿急性喉炎有其特殊性,严重影响呼吸,病情较严重和病情变化较快。多发于半岁到五岁的宝宝,重复发病几率高。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咳声如犬吠、伴有不同程度的吸气性喘鸣;易并发喉梗阻、肺炎、心衰,重者可危及生命。按严重程度分为四级,2级以上有窒息风险,需要激素雾化,三级以上需要住院密切观察治疗,四级需要重症抢救! 2.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病理上表现为细支气管的部分或完全闭塞,临床表现为重症肺炎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气道损伤后持续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不仅需要激素和抗生素治疗,还可能需要吸氧和呼吸支持,严重患儿需要肺部移植治疗。 3.毛细支管炎 小儿最常见且较严重的是毛细支气管炎,好发于冬季,可引起局部流行。多发于2-6个月的宝宝,两岁以上鲜有发生。毛细支气管炎,不同于一般的气管炎或支气管炎,临床症状像肺炎,但以喘憋为主,需支气管舒张剂配合糖皮质激素治疗。 4.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 幼儿哮喘是全球最常见的下呼吸道疾病,多以病毒感染有关,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同时伴有可逆性呼气气流受限。近年来儿童哮喘的患病率及死亡率均有上升趋势。吸入疗法为哮喘防治的主要途径,糖皮质激素是哮喘长期控制的优选一线药物。 5.重症肺炎 肺炎是儿童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在所有的肺炎患儿中,有7% ~13%属于重症肺炎。由于重症肺炎起病快、病情重、变化快、 并发症多,重症肺炎的诊断及正确治疗是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当宝宝出现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急性呼吸窘迫、高热持续不退等情况,使用激素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 以上是建议使用雾化激素治疗的五种小儿病症,正规医院雾化的激素用量都会严格按照宝宝的体重,年龄,疾病严重程度做判断基础,不会为了治疗效果快而增加药量,希望家长为孩子选择正规专业的儿科,同时相信医生的判断。 在家如何做雾化?雾化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只要家长经过适当的培训,完全可以在家中长期雾化治疗,避免来医院的交叉感染,节省交通费用和时间。 1、雾化器要消毒 为减少感染的发生和传播,雾化器应一人一用;在使用雾化器之前,要清洗雾化杯;每次用完后,把面罩、雾化杯用清水冲洗,最好用开水浸泡一下,自然晾干即可。 2、雾化前家长们要做这些 雾化前要清洁宝宝口腔鼻腔,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及食物残渣;家长们操作前要洗手;吸药前不能抹油性面膏。 3、雾化时更有注意事项 体位:从专业的角度讲吸气流量、气流形式、呼吸频率、吸气容积、吸呼时间比和吸气保持都会影响到药物颗粒在肺部的沉积。均匀慢而深的呼吸有利于药物微粒在下呼吸道和肺泡沉积。而哭吵或呼吸频率快,吸气流量过快,局部易产生湍流,促使气溶胶因互相撞击沉积于大气道,导致肺内沉积量明显下降,影响雾化治疗效果。所以尽量使宝宝雾化时安静,采用舒适的坐位或半卧位,可以在睡眠时做,或边做边玩玩具或看视频。 观察:雾化较之口服用药、输液是相对安全的治疗方式。但也存在潜在的风险。特别对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或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宝宝,在雾化时要观察脸色反应,呼吸节律。因为雾化的药物有可能会引起轻微的心率增快,手抖,口干等,当然是小概率事件。所以孩子雾化时面色发青,明显气促,可以暂停休息下再做。个别患儿出现口腔真菌感染,通过吸药后漱口或暂时停药(1~ 2天)和局部涂制霉菌素即可缓解。若有声音嘶哑等,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4、雾化时间有讲究 雾化的时间不是越快越好,也不是越久越好。 一般来说,每次雾化容量为2 -5 ml,控制一次雾化时间在10分钟左右(5 -15 分钟均可),若药物量少或雾化时间太短,可用生理盐水适当稀释。 5、雾化后家长要做这些 宝宝雾化后应漱口,防止药物在咽部聚积;用面罩者应洗脸;避免药物进入眼睛。 特别要提出来的是,家长们在家中给宝宝做雾化治疗,对于用药与剂量一定要谨遵医嘱,不要自行给宝宝减少、加重剂量和雾化频次,一切都必须在专科医师指导下治疗,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李政医生的科普号2019年10月10日6145
0
4
-
常用的免疫调节剂有哪些?应如何使用?
免疫调节剂是一类用来增强或抑制机体免疫应答、调节免疫功能、维持机体免疫功能相对稳定、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生物制品或药物。免疫调节剂与其他药物一样, 有临床适应证,也有副反应及临床局限性,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常用的免疫调节剂有以下几种: (1)槐杞黄颗粒:主要成分为:槐耳清膏、枸杞子、黄精。益气养阴。适用于气阴两虚引起的儿童体质虚弱,反复呼吸道感染。调节免疫功能,无毒副作用,建议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长期服用。 (2)细菌溶解产物胶囊:为呼吸道感染常见的八种细菌抗原提取物,针对反复细菌感染的患儿。 (3)胸腺肽:是常用的促进免疫功能的药物,主要用于有细胞免疫功能缺陷的患儿的治疗 (4)匹多莫德:通过刺激和调节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而起作用,针对3岁以上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 (5)玉屏风散:由防风、黄芪、白术三味中药组成。可敛汗固表,体质虚弱者可预防感冒等感染性疾病。 (6)转移因子:转移因子从是人白细胞或者是动物的脾脏里面提取的,它含有多种的免疫调节因子,可以提高和触发机体免疫防御疾病的功能。
朱春梅医生的科普号2019年09月03日6143
1
4
-
小儿为何反复患肺炎?
小儿反复肺炎的定义:为一年中有2次或2次以上发作的肺炎,且发作间期胸部X线片恢复正常。 小儿反复肺炎的病因:一般认为儿童反复肺炎的发生是由于肺局部防御机制缺陷、全身防御机制的缺陷或某些基础疾病削弱了肺的防御机制。儿童反复肺炎多存在基础疾病,最常见的是先天性或获得性呼吸系统解剖异常,其次为呼吸道吸入、先天性心脏病、哮喘、免疫缺陷病和原发性纤毛不动综合征等。 2岁以下居前5位的基础疾病为先天性心脏病、呼吸道吸入、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营养不良、气管支管狭窄和先天性喉喘鸣;而2岁以上前4位的基础疾病为哮喘、副鼻窦炎、支气管扩张和呼吸道吸入。 小儿反复肺炎的检查:病史、体格检查和X线胸片可以为进一步的检查提供重要线索,特殊检查如胸部CT和纤维支气管镜等是多数儿童反复肺炎基础疾病诊断的主要依据。
朱春梅医生的科普号2019年08月27日2043
0
0
相关科普号

覃肇源医生的科普号
覃肇源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儿科
4351粉丝49万阅读

朱春梅医生的科普号
朱春梅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美高梅app\儿童医院
呼吸内科
1454粉丝3.1万阅读

杨泽玉医生的科普号
杨泽玉 主任医师
安徽省美高梅app\儿童医院
呼吸内科
9191粉丝11.4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汤卫红 主任医师杭州市美高梅app\儿童医院 儿内科
小儿支气管炎 206票
小儿胃炎 122票
小儿肺炎 73票
擅长:儿内科各种疾病及疑难杂症的诊治、儿童胃肠道疾病、过敏性疾病、小儿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小儿肺炎、心肌炎、小儿胃炎、牛奶蛋白过敏、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乳糖不耐受、急慢性肠炎、腹泻病、便血病、再发性呕吐、过敏性紫癜、癫痫、脑瘫、脑发育不良、脑炎,多动症、抽动症、急慢性肾炎、IgA肾病、肾病综合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等小儿血液系统疾病,手足口病、水痘、麻疹等传染性疾病,皮炎、湿疹,新生儿黄疸和先天性甲状腺低下各种常见病和遗传代谢性疾病,矮小症和性早熟等诊断和治疗,并擅长小儿胃肠镜技术,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 -
推荐热度4.8孙清梅 主任医师黑龙江省医院 儿科
小儿哮喘 73票
小儿咳嗽 73票
小儿肺炎 41票
擅长: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包括发热、支气管炎、肺炎、腹泻,心肌炎、手足口病等。 专业特长: 1.儿童哮喘过敏性疾病的诊治:包括慢性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症、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过敏性咳嗽、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特应性皮炎、湿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食物过敏(牛奶蛋白过敏)及营养管理等。 2.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治:包括吐奶、反流、肠绞痛、便秘、腹泻(乳糖不耐受)等。 3.发育行为相关疾病:包括多动症、抽动症、自闭症,智力障碍,发育迟缓、语言发育迟缓等疾病的诊治。 4.免疫功能低下、矮小症、川崎病、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的诊治。 -
推荐热度4.8郝薇 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 儿科
新生儿疾病 66票
小儿肺炎 28票
新生儿黄疸 25票
擅长:儿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新生儿及婴幼儿护理、喂养、发育、保健等相关问题,尤其擅长新生儿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以及儿童营养、发育方面的咨询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