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谈谈小儿便血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见到因为便血来就诊的孩子,下面我们就谈谈小儿便血可能的疾病。 从血便的颜色来大致判断出血的部位及可能的疾病: (1)黑便:出血部位位于上消化道,即胃、十二指肠或空肠,常见于门静脉海绵样变门脉高压、肝硬化门脉高压(胆道闭锁、胆内胆管发育不良、家族性胆汁淤积症)、十二指肠溃疡等; (2)果酱样大便:出血部位位于小肠,常见于小儿肠套叠,需要急诊处理; (3)暗红色血便:出血部位位于小肠,常见于美克尔憩室、肠重复畸形、肠壁血管瘤。当美克尔憩室有炎症时,会合并有腹痛;这几种疾病有时出血量比较大,会导致出血性休克; (4)鲜红色血便:出血部位位于结肠或者直肠,常见于结肠息肉、肛裂及由于肝脏疾病导致的门脉高压,直肠静脉丛出血;还有一种特殊的病例,直肠肛门血管畸形,也是需要外科处理的; ????还有一些便血是由于肠炎等,总之,孩子出现血便,不能简单的对症治疗,一定要到专业的小儿外科门诊就诊,排除外科情况。
张国锋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10月15日444
0
5
-
孩子大便潜血阳性,一定是消化道有出血吗?
大便潜血检测分为化学法和免疫法,前者特异性较低,会受饮食(肝脏、血制品)和口服补铁治疗等影响。 免疫法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检测人血红蛋白可以反映大便中是否真的有血液。但不能区分出血的部位。从口腔到肛门的出血,甚至鼻出血和母乳妈妈的乳头皴裂,也一样可以造成检查结果阳性。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来详细分析出血的来源和病因。
付朝杰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08月09日700
0
0
-
儿童感染了幽门杆菌药治疗吗?
儿童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怎么办? 近些年来,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筛查和治疗越来越普及,每天都会有患者问孩子是否也要检测幽门螺杆菌,如果孩子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是否需要治疗。 幽门螺杆菌感染没有那么可怕 中国有超过半数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在成年人中筛查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感染者未来发生胃癌风险、治愈或预防消化性溃疡病、改善消化不良症状等,很多患者谈癌色变,其实只有不到1%的感染者可能会发生胃的恶性肿瘤,因此幽门螺杆菌感染并没有那么可怕。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特点 在发展中国家,多数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是在儿童期获得的,也就是说对于通过各种途径或方法检测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成年人,其中多数都是在儿童期就已经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我国目前儿童青少年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大约在30%-40%左右,而我国的共识中不建议对14岁以下儿童常规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和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 儿童感染者发生严重疾病的几率很低(如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在中国的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疗指南中,只有消化性溃疡病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两种疾病是被强烈推荐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治疗指征,而这两种疾病主要发生在成年感染者,儿童感染者发生这些严重疾病的几率是非常低的。 2 幽门螺杆菌根除后再感染率可能较高。成年人如果真正根除了幽门螺杆菌,其再感染率是很低的,一般多在2-4%左右;而儿童由于是易感人群,其幽门螺杆菌被根除后的再感染率可能会明显高于成年人的再感染率。 3 儿童感染者,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其感染的幽门螺杆菌有一定的自发清除率,大约在10%左右。 4 儿童服药依从性差,容易导致治疗失败及继发细菌产生耐药性。 5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中可供选择的抗生素有限,且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一些可以用于成人幽门螺杆菌治疗的抗生素常不宜用于儿童,如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四环素,使得儿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由于药物选择的限制而非常困难。儿童由于各器官系统还在发育过程中,也容易对各种药物发生不良反应,尤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需要联合多种药物治疗,更容易导致儿童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过程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6 有研究显示,儿童期感染幽门螺杆菌,有可能降低人体发生过敏性疾病的风险(如过敏性哮喘)。现代社会,过敏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率越来越高,其原因被认为可能与“卫生假说”有关,即随着社会环境卫生水平的提高,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微生物、寄生虫等的感染风险降低,使得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得到刺激和锻炼,从而导致了这些疾病的发生率增加。中国有句古话“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可能并非没有道理。 如何降低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风险,增加其自发清除率? 1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通过“口-口”途径和“粪-口”途径,儿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通过家庭中共同居住的成年人或者儿童之间的相互传染获得,应注意教育儿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避免成人对儿童的“口-口”喂食等。 2 提倡分餐。在就餐时,使用公筷、公勺,儿童可以使用单独的餐具。 3 家庭成员之间不混用水杯、牙刷、漱口杯等。 4 座便器经常消毒,减少“粪-口”途径传播。 5 养成良好生活饮食习惯,增强体制,即“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6 功能性发酵乳。已有研究显示,一些益生菌对幽门螺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和治疗作用,如双岐菌、嗜酸乳杆菌、布拉氏酵母菌等,应用益生菌制作的发酵乳被称为“功能性发酵乳”。有研究显示,长期进食含有这些益生菌的功能性发酵乳可以使部分儿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获得清除。 何时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对于已经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儿童,如果没有必须治疗的指征,可以考虑在14-18岁以后再进行相关检测,届时如幽门螺杆菌感染仍然存在,可以考虑接受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
刘海燕医生的科普号2019年06月29日1703
0
1
-
孩子为什么要做胃镜?
孩子如有下列临床症状需要作胃镜检查: 1、与饮食有关的反复呕吐、嗳气、反酸、腹胀; 2、反复腹痛,定位不确切,可局限于心窝部,也可见于肚脐眼周围,呈间隙性,腹痛无规律,可发生于夜间和清晨,但无肠道寄生虫感染史; 3、原因不明的呕血或拉黑便,大便隐血检查多次呈现阳性结果; 4、具有胃病家族史,孩子病程在3个月以上,伴有面黄、消瘦、贫血和上腹痛等症状。 胃镜检查是消化道疾病诊断不可缺少的检查,是不能替代的。对观察了解有无食道、胃、及十二直肠降部的疾病做出了重要贡献。常规做胃镜是不舒服,可选择无痛胃镜(全麻下)。排除外科疾病后,应做好做胃镜的心理准备。
蔡雪梅医生的科普号2016年05月01日5106
0
0
-
小孩腹痛当心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
小孩腹痛当心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很多家长认为小孩腹痛没有什么大病,其实不能一概而论,我们消化科经常见到一些小孩发病几个月没有及时看病而导致消化道大出血、甚至出血不止需要急诊手朮抢救的病例。在此特别提醒大家:一般来说,年龄在5岁以下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较低,5到10岁就明显升高,10岁以上发病率与成人相似。这种病早期表现为腹痛伴或不伴厌食,部分甚至食欲很好,所以家长不会重视,甚至误会是小孩说谎,早期诊断的最好办法是电子胃镜检查,操作时间1到3分钟,有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当然有条件也可以选择胶囊内镜,很安全,但费用高。其他检查都不能替代。要想不误诊,避免那种大出血或胃肠穿孔等严重事件发生,就最好选择胃镜或胶囊内镜检查。 本文系陈昌斌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陈昌斌医生的科普号2016年05月01日8962
0
2
-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二)
胃溃疡 由于儿童胃溃疡的发生率极低,因此Hp感染与儿童胃溃疡之间的关系也很少被人关注。研究显示,溃疡病患儿的症状与没有溃疡病的患儿的症状并没有显著的差异。十二指场溃疡溃疡患儿的Hp感染率(62%)高于胃溃疡患儿(20%)。提示胃溃疡患儿的病因更趋向于继发性。而且这种溃疡一般不会慢性化或者反复发作。 十二指肠溃疡 儿童的十二指肠溃疡有90%-100%是由于Hp感染所致。在成人,Hp根除失败与溃疡的复发相关,而治愈Hp感染可以使十二指肠溃疡病获得治愈。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淋巴瘤) 有文献报道儿童发生原发性胃MANL淋巴瘤。例如,一个14岁Hp感染相关的MALT淋巴瘤患儿,表现为恶液质和恶心,经检查确认患儿存在Hp感染相关的慢性活动性胃炎和MALT淋巴瘤;Hp根除后,患儿的MALT淋巴瘤消褪,而不需要进行化疗或者手术治疗;对这例患儿随访了7年,其肿瘤没有复发。另一个病例,一个11岁患儿,长期腹部不适,经过检查发现患儿存在Hp感染和胃非何杰金淋巴瘤,给予患儿抗生素和6个月的化疗后,患儿的肿瘤完全缓解。 反复发作性腹痛 儿童的反复发作性腹痛(RAP)很常见,其在4-16岁患儿的发生率为10%-15%。多数研究显示RAP与Hp感染没有明确的关系。 缺铁性贫血 尽管在发展中国家,儿童Hp感染合并缺铁性贫血并不常见,但是Hp感染可能与缺铁性贫血相关。芬兰的一项研究显示,在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患儿的缺铁性贫血得到了治愈。共有8例患儿为缺铁性贫血,补充铁剂治疗无效,这些患儿接受胃镜等检查后确诊为慢性活动性胃炎合并Hp感染。经过抗生素治疗后,患儿的Hp被根除,患儿的血红蛋白水平恢复正常。(备注:在欧洲最新的共识意见中,缺铁性贫血已经被纳入Hp的根除指征) 儿童的急性幽门螺杆菌感染 有一些文献描述了儿童和成人的急性Hp相关胃炎。当胃镜检查发现急性胃黏膜损害,而患者没有其他的阳性病因发现(如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且患者的快速尿素酶检查呈阳性时,应当怀疑急性Hp感染。在一项急诊中心的研究中,近2个月内发生非外科性腹痛的6个月-12岁的患儿被纳入研究,共有45例患儿进入研究,18%的患者呼气试验阳性而血清学检查阴性,提示为急性Hp感染。经过统计分析,急性Hp感染的患儿与呼气试验阴性的患儿比较,前者表现出明显且更加严重的的呕吐、恶心、厌食和腹痛。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 儿童Hp感染的诊断方法与成人没有差别。但有一些研究显示快速尿素酶试验的准确性在儿童可能比成人要稍差一些,原因可能与对患儿所取的活检组织过小细菌数目太少有关,但是我们的经验不是这样。 呼气试验对儿童是一种理想的检测方法,因为没有创伤。血清学方法也被大量用于儿童的Hp感染诊断。粪便抗原检测也可用于Hp感染的诊断,但是在采用粪便抗原检测确定Hp是否被根除时,最好在患者停药8周后再进行。 治疗 关于儿童Hp感染的治疗研究并不是很多。但是对于十二指肠溃疡患儿进行Hp根除治疗的疗效是显而易见的。对无症状患儿治疗后所获得潜在的长期效益也是很清楚的,对无症状患儿治疗的最直接益处在于儿童的Hp很容易被清除。因此问题不是该不该治疗,而是应当何时治疗,许多专家建议应当对所有的Hp阳性的成人或者儿童进行治疗。但是应当注意如果不打算对患者进行Hp根除治疗请不要对患者进行Hp感染的检测。(注意:这段内容作者原书中的内容,这些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一些研究显示,与对成人的研究相同,单药治疗是无效的,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效果也不理想。三联疗法还是最有效的。各种疗法的不良反应在儿童和成人是相近的。本书中推荐的药物剂量(NASPGHAN Position Statement 2000)仅供大家参考一线治疗:阿莫西林 50mg/kg/day to 1g bid克拉霉素 15mg/kg/day to 500mg bid奥美拉唑 1mg/kg/day to 20mg bid, 或者其它PPI相对应的剂量 阿莫西林 50mg/kg/day to 1g bid甲硝唑 20mg/kg/day to 500mg bid奥美拉唑 20mg/kg/day to 20mg bid 或者其它PPI相对应的剂量 克拉霉素 15mg/kg/day to 500mg bid甲硝唑 20mg/kg/day to 500mg bid奥美拉唑 1mg/kg/day to 20mg bid 或者其它PPI相对应的剂量
成虹医生的科普号2012年03月06日19146
2
0
-
反复腹痛的儿童要警惕:幽门螺杆菌感染
典型病例:患儿,男,7岁,反复腹痛4年,时好时坏,以脐周痛为主,有时反酸水,有时吃东西不对劲时呕吐,平时食欲差,个头比同龄儿童偏小,消瘦,不活泼,曾化验大便、行胃肠超声检查、拍腹部平片、化验血微量元素等均正常,补锌、补钙及间断服健胃消食片无好转。后经胃镜及尿素碳十三呼气试验检查确诊为幽门螺杆菌胃炎,经三联用药2周症状消失,食欲好转,随访3个月没复发。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1.病原菌:幽门螺杆菌(Hp)2.Hp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Hp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目前尚不清楚,自然界中也无其确定的宿主。除人外,仅在非人灵长类有其自然感染,较多的依据证明Hp是从人到人的传播。但Hp是怎样从人到人之间的传播尚不清楚,目前较多的依据是支持口-口与粪-口途径传播。有人提出母亲喂小孩饭前的咀嚼食物或吃饭时共用一个饭碗可能是发展中国家Hp感染的传播机制,但到目前为止对Hp的传染源与传播途径尚未做出肯定的结论。3.发病机制Hp的确切致病机制尚不清楚,除了细菌的毒力因素外,宿主的免疫反应,环境的影响,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近年的研究发现Hp的致病机制有赖于细菌的毒力因素和致病因素,Hp的螺旋形和能动性,具有适应性酶和蛋白以及黏附于细胞和黏膜的能力,使其能在胃腔内生存,其分泌的毒素和诱导的炎性介质,直接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胃黏膜损伤。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早期症状有哪些?Hp是一慢性感染源,进入体内后主要定居在胃黏膜,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导致不同的临床后果,在儿童常见的Hp相关性疾病主要为慢性活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少见的为胃MALT淋巴瘤,罕见胃腺癌。1.慢性胃炎 患儿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不一,且病程迁延。主要表现是反复腹痛,无明显规律性,通常在进食后加重。疼痛部位不确切,多在脐周。幼儿腹痛可仅表现不安和正常进食行为改变,年长儿症状似成人,常诉上腹痛,其次有嗳气、早饱、恶心、上腹部不适、反酸。进食硬、冷、辛辣等食物或受凉、气温下降时,可引发或加重症状。部分患儿可有食欲不振、乏力、消瘦及头晕,伴有胃糜烂者可出现黑便。体征多不明显,压痛部位可在中上腹或脐周,范围较广泛。2.小儿消化性溃疡 临床表现各种各样,不同的年龄症状差异较大。(1)新生儿期:以突发性上消化道出血或穿孔为主要特征,常急性起病,以呕血、便血、腹胀及腹膜炎表现为主,易被误诊,此期多为急性应激性溃疡,死亡率较高。出生后24~48h发病最多。(2)婴幼儿期:此期患儿以急性起病多见,烦躁不安,食欲差,突然呕血、黑便,前期可能有食欲减退、反复呕吐和腹痛,生长发育迟缓等。(3)学龄前期:此期腹痛症状明显,多位于脐周。呈间歇性发作,与饮食关系不明确,恶心、呕吐、反酸、贫血与上消化道出血也较常见。(4)学龄期:随着年龄递增,临床表现与成人接近,症状以上腹痛、脐周腹痛为主,有时有夜间痛,或反酸、嗳气或慢性贫血,少数人表现无痛性黑便、昏厥,甚至休克。临床常为慢性胃炎和溃疡的表现,无特征性,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诊断。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应该做哪些检查?Hp的诊断方法有多种,主要分为两大类:直接法和间接法。1.细菌的直接检查 用培养、PCR、组织学方法直接检测胃黏膜内的Hp。(1)培养法:通过胃镜钳取胃窦黏膜作Hp培养是最精确的诊断方法,可作为验证其他诊断性试验的金标准。特点是特异性高,但敏感性居中,操作技术难,耗费时间较长。(2)组织切片法:另一种Hp的直接检查法,能提供组织形态学的信息,根据在组织切片上的形态特点和分布特征 (在胃黏液和胃腔之间存在螺旋杆菌状物),即可诊断Hp感染,是较可靠的方法。组织学检查特点是敏感性高,可同时做病理检查,并可永久保存资料。除常规的组织学检查外,还有免疫化学和免疫荧光方法,但需使用免疫荧光镜和免疫抗体,使检查变得更昂贵,且又不能提供常规组织学发现以外的信息,因而不能常规使用,多用于实验室研究。(3)直接涂片染色:用相差显微镜直接检查涂于玻片上的胃黏液中Hp。(4)PCR(聚合酶联反应):特点是具有高度特异性。可用于Hp感染的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调查,Hp的分子遗传学研究。2.细菌的间接检查 利用细菌的生物特性,特别是Hp水解尿素的能力而产生呼气试验,尿素酶试验。血清学因不能提供细菌当前是否存在的依据,故不能用于目前感染的诊断,主要用于筛选或流行病学调查。对临床医师来说。根据医院的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用于病人是重要的,目前主要采用联合方法诊断。(1)快速尿素酶试验:因Hp是人胃内惟一能够产生大量尿素酶的细菌,故可通过检测尿素酶来诊断Hp感染。尿素酶分解胃内的尿素生成氨和二氧化碳,使尿素浓度降低,氨浓度升高。基于此原理,已发展了多种检测方法。胃黏膜活检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为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具有简便、实用快速、灵敏等优点,但受细菌数量影响,此方法主要用于最初检测Hp感染。(2)呼气试验:用核素标记尿素,口服后测定呼气中标记的CO2量,能间接反映尿素酶的量,属非侵入性检查。呼气试验具有快速、可靠、安全、无痛苦的优点,适合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目前是否有Hp感染,而不是曾否有过感染,因此优于血清学检查。有研究发现服用胶态次枸橼酸铋剂2h后,即可见14CO2量明显降低,因此用于疗效观察是一种较敏感的指标,也是随访的一种理想方法。呼气试验根据标记物的不同,分为13C-尿素呼气试验(breath test)和14C-尿素呼气试验。(3)13C-尿素呼气试验:收集的气体标本用质谱仪分析,计算13CO2含量。有Hp感染者在口服试液后20min即出现13CO2升高,在100min内持续升高,而无Hp感染者无13CO2呼出。13C为稳定性核素,无放射性,可反复检查。(4)14C-尿素呼气试验:用14C-尿素取代13C-尿素,得到同样满意的效果。检测14C用液体闪烁计数器即可,因而更为实用。其缺点是14C有一定的放射性,不适合于孕妇及儿童。但呼气试验仅能提供Hp存在的信息,而不能区分消化道疾病,无法代替胃镜检查,不能作为有上消化道症状儿童的最初评价方法。(5)血清学检查:血清学试验由于为非侵入性且简单在儿童中应用受欢迎,是一个理想的筛选试验,小儿中由于Hp感染比成人少。阳性发现较成人更有助于诊断,但血清学不能作为单一的诊断试验用。且因Hp根除后抗体下降缓慢,故也不能用于抗菌治疗后的即刻随访。常规做胸片X线检查和B超检查,除外某些慢性疾病如结核、肝炎。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怎么治疗?1.Hp根除治疗的对象 是否所有的Hp感染儿童都需要接受Hp的根除治疗?尽管儿童是Hp的易感人群,已有的资料也显示中国儿童人群中Hp感染率很高,感染后所造成的结局相差有悬殊;因根除治疗困难以及抗生素的长期应用会产生不良反应等因素的存在,所以对所有Hp感染者都给予根除治疗显然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1997年来美国、欧洲、亚太地区胃肠病学和微生物学专家先后召开了Hp的共识会议,针对儿童达成的治疗对象为:(1)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不论溃疡是初发或复发,不论活动或静止,不论有无并发征(出血、穿孔)史,均需抗Hp治疗。(2)有明显的胃黏膜病变如糜烂、萎缩、肠化生等的慢性胃炎。(3)需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者。2.现在主要采取 2种和3种药物联合治疗,疗程2周,定期复查。3.常用于儿童Hp治疗的药物(1)抗生素:①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②替硝唑,③甲硝唑(灭滴灵),④克拉霉素。(2)铋剂:①枸橼酸铋钾(胶体次枸橼酸铋)。②水杨酸铋。(3)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奥美拉唑。预后:一般预后良好,但易复发,至病情迁延而影响小儿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
吴秀清医生的科普号2011年03月10日25876
1
2
-
如何诊断儿童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恶心、呕吐、泛酸、嗳气,食欲不振。腹痛大多位于上腹部,呈不规则间歇性,小儿很少表现典型的“溃疡痛”。消化性溃疡可并发消化道出血、胃穿孔、幽门梗阻。小儿年龄不同,溃疡部位和类型不同,症状和体征有所不同。表1 各年龄时期消化性溃疡表现新生儿期胃溃疡多于十二指肠溃疡,以急性应激性溃疡多见;通常见于早产儿,有窒息、缺氧史,低血糖,呼吸窘迫综合症,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儿;大多在出生24-48小时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及穿孔为主要特征:起病急骤,呕血、便血、腹胀、休克;少数患儿表现为哭吵、拒奶、呕吐等非特异症状。1个月-3岁以急性应激性溃疡为多,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相等;应激性溃疡临床表现危急,呕血、便血、穿孔可以是首发症状;原发性溃疡则多表现为食欲差,呕吐,进食后阵发性哭闹、腹胀不适,因呕吐和吃奶差引起生长发育迟缓,也可表现呕血和黑便。3岁-6岁原发性溃疡渐增多。临床表现多有腹痛,呈不规则间隙性,常位于脐周,与进食无明显关系,有时也表现为“心窝部疼痛”,进食后加重,部分病人有夜间痛,清晨腹痛。进食后呕吐是另一常见的临床表现。黑便、呕血可为主要症状。6岁以上儿童原发性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多见。腹痛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大多呈间歇性,偶尔持续性或周期性间以数周或数月。部位多位于剑突下,也可在脐周。多为隐痛,也可为剧烈烧灼感。与进食无关。有时进食后缓解,但数小时后又再度发作。可出现嗳气、泛酸、便秘、消瘦。一些患儿无慢性腹痛,突然呕吐、黑便、昏厥甚至休克。也有表现为慢性贫血伴大便潜血阳性。由于小儿时期溃疡病临床表现多样化,各年龄阶段表现又不同,诊断主要有赖于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并提高警惕。患严重疾病的小儿尤其是新生儿和小婴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NSAID时,突然上消化道出血或穿孔,临床上应怀疑应激性溃疡的可能。对有以下表现者应考虑消化性溃疡的可能而作进一步检查予以证实。⑴剑突下烧灼痛,饥饿时发生,进食后缓解;⑵反复发作性腹痛、腹胀不适,无寄生虫感染;⑶反复进食后呕吐,长期食欲不振;⑷不明原因贫血伴大便潜血阳性;⑸原因不明呕血、便血、胃肠穿孔;⑹反复腹部不适且有消化性溃疡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家族史。确诊需要依靠X线检查和内镜检查。并常规检测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镜检查是诊断消化性溃疡最可靠的方法,具有确诊价值。不仅诊断率高,而且可确定溃疡的数目、形状、部位和分期。溃疡多呈圆形、椭圆形,少数呈线形、不规则形。根据部位分: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复合性溃疡(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并存)。根据胃镜所见分三期:①活动期:溃疡基地部有白色或灰白色厚苔,边缘整齐,周围粘膜充血`水肿,有时易出血,粘膜向溃疡集中。霜斑样溃疡属活动期。②愈合期:溃疡变浅,周围粘膜充血水肿消退,基地出现薄苔。③瘢痕期:溃疡基地部百苔消失,遗下红色瘢痕,以后红色瘢痕转为白色瘢痕,其四周粘膜辐射状,表示溃疡完全愈合,可遗留轻微凹陷。壁龛或龛影是唯一确诊溃疡的X线直接征象。一些征象如局部压迹、胃大弯痉挛切迹、幽门梗阻、十二指肠球部激惹、痉挛、畸形,能提示溃疡的存在但不能作为确诊依据。X线诊断小儿消化性溃疡的准确性大约为60%。急性溃疡浅表,愈合快,更易误诊。浙江大学医学院美高梅app\儿童医院陈洁版权所有本文系陈洁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陈洁医生的科普号2008年08月30日10866
5
6
相关科普号

成虹医生的科普号
成虹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7305粉丝106.5万阅读

陈洁医生的科普号
陈洁 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美高梅app\儿童医院
消化内科
239粉丝46.9万阅读

刘海燕医生的科普号
刘海燕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小儿内科
1.6万粉丝320.2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程艳波 主任医师河南省美高梅赌城\人民医院 儿科
小儿胃炎 95票
小儿消化不良 15票
小儿腹泻 12票
擅长:儿科消化系统疾病,尤其胃肠镜检查及镜下治疗。包括: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食物过敏性胃肠病、消化道息肉、消化道异物、炎症性肠病、食管狭窄扩张等。 -
推荐热度4.9汤卫红 主任医师杭州市美高梅app\儿童医院 儿内科
小儿支气管炎 194票
小儿胃炎 114票
小儿肺炎 70票
擅长:儿内科各种疾病及疑难杂症的诊治、儿童胃肠道疾病、过敏性疾病、小儿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小儿肺炎、心肌炎、小儿胃炎、牛奶蛋白过敏、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乳糖不耐受、急慢性肠炎、腹泻病、便血病、再发性呕吐、过敏性紫癜、癫痫、脑瘫、脑发育不良、脑炎,多动症、抽动症、急慢性肾炎、IgA肾病、肾病综合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等小儿血液系统疾病,手足口病、水痘、麻疹等传染性疾病,皮炎、湿疹,新生儿黄疸和先天性甲状腺低下各种常见病和遗传代谢性疾病,矮小症和性早熟等诊断和治疗,并擅长小儿胃肠镜技术,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 -
推荐热度4.1孙立锋 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 小儿消化科
小儿便秘 43票
小儿胃炎 26票
小儿腹泻 14票
擅长: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及免疫功能低下的诊治,尤其是对各种原因导致的胃炎、肝炎、胰腺炎、急慢性腹泻、消化道出血、食物过敏、便秘、反复呼吸道感染、免疫缺陷病及各种原因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等有丰富的诊治经验,擅长消化内镜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