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脑卒中的预防及治疗
脑卒中已经成为威胁中国人民健康的首位原因,重视和加强卒中的规范化预防和治疗,刻不容缓。脑卒中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较常见的是缺血性脑卒中,又常称为脑梗死,中风,其多数是因为各种危险因素引起患者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血栓形成进而阻塞脑血管,所致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其预防的重点在于病因和危险因素的控制,如高血压病、吸烟、腰臀比过大、饮食不当、缺乏体育锻炼、糖尿病、过量饮酒、过度的精神压力及抑郁、有基础心脏疾病和高脂血症等。如果有以上情况,应留意身体变化,定期检查。缺血性卒中更常见于中、老年人,并伴有以上危险因素者,其多在休息或睡眠中发病,常常表现为突发的一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不能讲话,眩晕,走路不稳,一侧肢体麻木,看东西重影等。严重者出现昏睡,昏迷等。部分患者可能在发病几天前出现一过性的头晕、肢体麻木、无力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表现。而这些症状往往由于持续时间较短和程度轻微而被患者及家属忽略。对于缺血性卒中,起病较急,争取超早期治疗,在发病4.5小时内尽可能静脉溶栓治疗,在发病6-8小时内有条件的医院可进行适当的急性期血管内干预,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并发症越少。对于伴有危险因素的中老年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尽早就诊,争取最佳治疗时间。缺血性卒中发病第3-5天有一个水肿加重期,一般10天-14天即可度过急性期,因为其具有高复发性,故后续关注重点在于康复训练治疗及预防。最重要的是遵医嘱用药,比如若无出血倾向,应当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可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同时还需控制血脂;控制血压在140/90mmHg;血糖在4.4mmol/L-7.0mmol/L;补充维生素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等;定期来医院复查以调整后期的治疗方案。其次要控制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高蛋白饮食,忌辛辣、戒烟、戒酒等。少食高胆固醇类食物以及糖果等甜食,多吃瘦肉、鱼虾、豆制品等高蛋白食物,以及新鲜蔬菜水果,富含碘和微生物的纤维食物等,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降低腰臀比。最后应坚持进行康复训练,一般发病后6个月是康复的最佳时期,效果明显。
陈加俊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6月20日716
0
4
-
吃东西爱咬到舌头,是【脑梗塞】前兆?
小时候咬到舌头老人都会说是因为想要吃肉了,虽然这些都是老一辈的玩笑话,但如果是上了年纪的人吃饭时经常咬到舌头,就要提高警惕了,因为这极有可能是脑梗塞的前兆!在医学上有一种疾病叫“腔隙性脑梗死”,它的前期症状就有爱咬舌头的症状。这主要是因为老年人大脑局部梗塞,脑组织缺血、坏死,压迫脑神经,使舌头不能灵活地运动,导致咬到舌头,因为这种症状很轻微,所以很容易被人们多忽视。另外,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老年人是腔隙性脑梗塞的高发人群,所以这类人应特别注意,若发现自己常咬舌头,且伴有头晕、头痛、言语不清、流口水等症状,应赶紧就医,不然会有偏瘫的可能!由于舌头的运动是神经系统控制的,所以身体上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了,舌头的运动都会受到影响,老年人常咬舌头,最好到医院做身体检查!如果您生活中有关于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病、脑梗后遗症、脑出血后遗症、脊髓损伤、视神经损伤、脱髓鞘疾病、肌病、周围神经病变等神经系统疑难病”或者想了解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均可在线咨询,收到您的反馈我会第一时间为您解答。
万继峰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5月27日157
0
1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大脑发出的脑梗死信号!
上个星期,门诊接了一位60多岁的大爷:说前一天走路时突然右边胳膊腿就没力了,说话好像也有些笨,休息了几分钟就好了。当天早上吃饭时又犯了一次,筷子都掉了,也是几分钟就好了。然后拿来体检报告,显示有“三高“,颈动脉彩超也有问题,左侧颈内动脉有重度狭窄……我们结合病情和体检报告,考虑是一个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又称小中风,它常常表现为短暂的一侧肢体麻木、无力,面部可出现口角歪斜的情况,一侧视力减退或丧失,语言功能障碍,不能完整地说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理解被人的话。可能会有头晕,眼前发黑等情况。跟脑梗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疾病发作时间持续较短,一般不超过30分钟,可以自行恢复,虽然可以自行恢复,病情没有后遗症出现,但是可能会诱发脑梗发作,不可忽视和怠慢。如果出现症状,要及时就医治疗!如果您生活中有关于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病、脑梗后遗症、脑出血后遗症、脊髓损伤、视神经损伤、脱髓鞘疾病、肌病、周围神经病变等神经系统疑难病”或者想了解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均可在线咨询,收到您的反馈我会第一时间为您解答。?
万继峰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5月25日226
0
0
-
阿司匹林、他汀需要长期服用吗?会不会伤肝伤肾?
俗话说,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多数人对脑梗死(也称为脑血栓)这个疾病都不陌生。以脑梗死为代表的脑卒中,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疾病。一项全球范围内的统计研究表明,我国成人卒中终身患病风险高达39.3%,居世界首位……(本文同步音频,点击即可收听)在脑梗死的治疗和预防中,有两类药物举足轻重,一类是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抗血小板药物;另一类是他汀类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匹伐他汀等……理论上讲,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治疗可以减少血液中血小板的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阿司匹林肠溶片用于脑梗死的临床治疗开始于1997年。1997年,CAST研究和IST研究同时证实,脑梗死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脑梗死急性期加重的风险,显著改善临床预后。阿司匹林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能够治疗和预防脑梗死的药物。随后,其他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氯吡格雷、替罗非班、替格瑞洛、西洛他唑等也逐渐走进脑梗死治疗的历史舞台。我们知道,多数的的脑梗死与脑血管的动脉硬化有关,动脉硬化导致血管内形成斑块,斑块堵塞血管或者斑块脱落都可以导致血管闭塞,从而引起脑梗死。后来人们发现,血管内的斑块与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关系密切,低密度脂蛋白越高,越容易长斑块。而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从而延缓甚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21世纪初,多项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减轻动脉硬化,从而降低脑梗死复发的风险。医生一般都会建议,在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一段时间后复查血脂,多数人服用他汀后血脂会有比较明显的降低。但是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一般情况下,脑梗死后阿司匹林和他汀需要长期持续地服用。这个就像是高血压一样,一旦停药,血脂很快就会恢复至原来的水平。在临床工作中,我发现很多人不愿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自觉这些药物副作用太大,伤肝、伤肾、容易引起出血……这里需要告诉大家的是,所有药物都会有副作用,这个没错。就如权利和义务不可分割,治疗效果和副作用也无法分割。每一个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一定有带来一系列副作用的风险。如果一个药物没有任何不良反应,那可以肯定的是,这个药物一定也不会有任何的治疗作用。所以阿司匹林和他汀也一定会有带来副作用的风险。比如,服用阿司匹林后,会使脑出血的风险增加0.2%。服用阿托伐他汀后,0.4%的人会引起肝功能损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后带来的好处远远大于这些坏处。干一件事情,好处远远大于坏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做呢?这就比如在一个悬崖上,下面是一条河流,一个人被狮子逼到绝路。不跳大概率必死无疑,跳下去死不死还不一定。你会怎么办?脑梗死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效果明确,副作用可能有但是很小。你说阿司匹林和他汀应该长期服用吗?相传,古时候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节日之夜,有个财主在家大摆酒席。大伙划拳喝酒,喧声如潮。突然,闹得比较欢的一个老头大汗淋漓,翻着白眼,捂住脖子,拼命地咽着唾沫。原来是他刚才急着说话,嘴里一块牛肉没嚼烂就吞了下去,结果喉咙被堵住了。这时,在场的人纷纷围了过来,有的说快灌一杯冷水,有的说要再咽一块肉,有人使劲扳开老头的嘴巴,拿起筷子就要往里夹取,有人则使劲捏着他的脖子往下刮。众人七嘴八舌,动手动脚,把老头折腾得痛苦异常。比较后,老头气得按捺不住,大吼一声“滚开”,随着喊声,那块牛肉也跟着喷了出来。众人大笑,正要回座位继续吃喝,财主却高声说道:“各位请回吧。那位老者的遭遇是我们的前车之鉴。老夫觉得:要想不再发生这样的灾祸,酒肉不可吃,三餐不可有。本府以后再也不许人吃饭了。”说完,就下令把厨房全部的坛坛罐罐所有打碎,柴米油盐一律放火烧掉。这个典故,后人称之为“因噎废食”。吃饭有可能被噎着,这个风险固然有,但是因此就应该不吃饭吗?长期预防脑梗死的药物固然有副作用的风险,但为了这个小的风险就应该放弃这些药物良好治疗效果吗?本文是面向非专业人群的医学科普,文章开始配有同步的音频资料,可以点击收听。作者作者:吴川杰;工作单位:首都医科大学澳门美高梅国际\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点击此处,可以打开如下的列表,可以点击右上角收藏该列表,或者点击“订阅话题”订阅该话题,门诊时间有变动时第一条内容会实时更新
吴川杰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5月24日1282
1
4
-
脑梗塞有哪些先兆症状?
有些患者在发生大血管堵塞前会出现一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症状,这些症状轻微,持续时间一般几分钟到几小时,高度提示近期可能发生脑梗塞,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便及时就医。1.轻微口角歪斜。突然发生的口角歪斜,流口水,进食时一侧口腔容易残留食物,鼓腮时一侧漏气。2.轻微一侧肢体无力。一侧肢体轻微的无力,表现为运动不灵活,抬不起重物,一般少见完全瘫痪。3.言语稍含糊不清。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吐词不清,讲话含糊,感觉大舌头。4.一侧肢体麻木。突然发生的一侧肢体的主观感觉麻木不适,客观检查为疼痛和温度的感觉减退。5.一过性的单眼黑矇。突然发生的一过性一侧眼睛视物不清,有时同时伴有另一侧肢体无力及感觉麻木。6.跌倒发作。表现为下肢突然失去张力而跌倒,无意识丧失,常很快自行站起。7.短暂性全面遗忘症。发作时出现短时间记忆丧失,发作时对时间、地点定向障碍,一般持续数小时,然后完全好转,不遗留记忆损害。8.突发眩晕。突然出现眩晕,感觉天旋地转,平衡障碍,不能站稳,可伴有恶心、呕吐。9.视物重影。有复视,视物有两个影子,同时可伴有口周麻木,肢体无力和麻木。10.血压增高。血压突然比平时突然明显增高,并有头晕、乏力、打哈欠等非特异性症状。
贾钰华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5月21日1079
0
45
-
片子报告“腔梗”了,就是脑梗吗?(转)(节选)
现在医疗条件好了,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头晕、头痛、脸麻、手麻、脑子不够用,就去拍一下CT,甚至核磁共振,片子报告上最常见的就是“腔隙性梗死”“腔隙性缺血灶”。很多人看到这些报告,往往会十分害怕、寝食难安,生怕就此带上脑梗的帽子。其实,片子报告上的“腔隙性梗死”“腔隙性缺血灶”并不等同于真正意义上的“脑梗死”。这些被统称为“无症状性脑血管病”,是脑部影像学检查时最常见的“偶遇”。依据2017年美国卒中/心脏病协会最新发布的《无症状脑血管病患者的卒中预防》指南,这些影像学表现主要可分为脑白质病变、脑微出血和无症状脑梗死。1)脑白质病变,不同年龄段,不同部位的分布,代表的临床意义就可能完全不同。比如说,中青年皮层下点状的腔隙灶,可能与既往的偏头痛病史相关。更多见于老年人的,分布在白质和深部的腔隙灶,往往与衰老、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导致的小动脉损伤有关。临床上,白质和深部的腔隙灶常用Fazekas量表来评价其严重程度,老年人中,少量的(Fazekas量表1分)的脑白质病变,并不影响大脑功能。我们认为这样的腔隙性病灶的存在是属于正常的,就有点像人额头的皱纹和头上的白发,是衰老的表现。评分越高,脑白质病变越重,较为严重的脑白质病变,就值得关注了。你看,图片中的确有少量小白点,老年人群有这样的病灶,我们认为是正常的,就像额头的皱纹和头上的白发,是衰老的表现。2)脑微出血,是特殊的磁共振检查序列——磁敏感加权序列才能发现的,常表现为片子上一个个小的“黑洞洞”。脑微出血并不是脑出血,别看只有一个字的差别,其意义可是大不相同。与白质病变相似,少量的脑微出血,并不需要治疗。大量的脑微出血,就需要请医生协助明确原因并干预。3)无症状脑梗死,比较特殊,这些梗死灶的位置比较特殊,从病灶的位置推测多为既往的、陈旧的梗死灶,只是当时症状很轻或没有出现相应的症状。这类患者被医生确诊后,需要重视。所以医生,我该怎么办?对于没有症状的人,片子上报了“腔隙性梗死”和“腔隙性缺血灶”,大家先无需惊慌,请到神经内科门诊或中风专病门诊就诊。大部分情况下,主要做好一级预防就可以了。一级预防包括:戒烟、限酒等健康生活方式;控制好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脑卒中危险因素;定期随访心电图,筛查心房颤动,必要时启动抗凝治疗。然而,一旦出现了突然发生的口角歪斜、一侧手脚无力、讲话困难等症状,这可能就是真正的脑卒中了。这时,强烈建议尽快到就近的卒中中心就诊。黄金时间窗内的脑梗死患者可以考虑药物或手术开通血管,改善预后。综上,CT和核磁共振都是辅助检查,医生需要结合病史、症状和体征,综合给出准确的诊断。因此,片子报告的“腔梗”,未必是真正意义上的脑梗死,大家不必过于担忧,请神经内科医生把把关。(转载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公众号,作者:苏娅方堃程忻)
赵倩华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5月11日1079
0
8
-
如何通过生活调养预防脑梗塞?
想要预防脑梗,除了注意饮食上的禁忌外,也要综合考虑,从引发脑血管疾病的根源入手,做好生活调养。1.保持适量的运动。适量运动可以增加人体的活力,最重要的是可以对血管起到一定的正向作用,也可以减少肥胖,降低人体脂肪,一般运动方式可选择柔和的,比如:慢跑、游泳、太极、体操或瑜珈等,适合自己就行,每周3-5次,单次运动30-60分钟为佳,注意循序渐进即可。2.饮食上注意“两低三化”。低盐分、低脂质,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因,此外要注意不要偏信某种食物的特殊功效,要做营养成分合理化、膳食比例平衡化和食材种类多样化。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中要注意起居饮食的时间,最好保持一定的规律,不要轻易打破自己的生活节律,要学会提高睡眠质量,平衡工作和生活,最重要的是调节自身的情绪,提高精神状态。4.脑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无论症状大小,都不能轻易忽视,脑卒中、脑梗的治疗不能马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一定要早做,患者也要遵循医嘱,不要擅自换药、停药。
贾钰华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5月09日464
0
32
-
预防脑梗塞在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预防脑梗一定要管住嘴,俗话说:“病从口入”,很多食物都可能会成为脑血管疾病的诱因,如果管不住嘴乱吃乱喝,就会缠上脑梗塞。1.酒精。酒精进入人体后会对肝肾、肠胃都造成损害,但最大的损害其实是进入血液后对血管会导致血管内壁损伤、弹性降低,久而久之就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壁损伤部位积聚脂质也很容易形成血栓,增加脑血栓和脑梗死的风险。此外,酒精对神经中枢的刺激和血压的改变也可能会改变颅内压和凝血机制,诱发心脑血管疾病。2.高盐食物。钠离子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但是长期吃高盐食物很可能导致体内钠离子偏高,过量的钠离子积累在血液中会对血管平滑肌细胞产生刺激,造成肿胀,引发血压升高,动脉斑块受到高血压的影响脱落堵塞就可能引发脑梗。此外,高钠还可能损伤胃黏膜,诱发肠胃疾病。3.高脂食物。大量的脂肪摄入会增加人体血液中的脂质,比如:反式脂肪酸,而这种物质会加速血管病变,再加上高脂食物会增加人体内的亚硝酸盐的含量,成为心血管的负担,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4.高嘌呤食物。高嘌呤有三高之外“第四高”的称呼,是当代人需要警惕的普遍健康障碍之一,它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之一,生活中要学会控制嘌呤摄入,尤其是痛风、高尿酸血症的患者。5.高糖食物。大量的糖分不仅会增加血管负担,而且还会诱发肥胖、糖尿病等风险,因此一定要控制糖分摄入,尤其是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患者。
贾钰华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5月09日560
0
33
-
对脑梗塞有哪几个常见错误认识?
脑梗死对人体健康的威胁毋庸置疑,很多老年患者就是因治疗不及时而悄然离世,这都是因为人们对脑梗死存在很多错误认识,常见的有如下四个。1.脑血管检查正常,就不会患脑血管疾病。脑血管检查正常只能说患上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小了一些,但是并不等于不会得脑血管疾病。因为脑血管疾病虽然和脑部血管有关,但是脑血管并不是唯一因素,脑梗死的诱因也可能是心脏疾病,医学调查显示,脑血管疾病有五分之一和心脏疾病有关,这说明脑血管检查正常的人也可能因心脏疾病或其他因素患上脑血管疾病。2.阿司匹林可以预防任何脑卒中。阿司匹林作为一种药物,肯定是有自己的药效的,但是药物的使用也不能忽略个体差异性,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吃阿司匹林的。退一步说,脑卒中的诱因有很多,它的预防和治疗需要考虑全面因素,而不是吃某种药物、某种食物或者通过单一途径就能解决的,比如:降糖、调脂、降压等方面都要专业医生的指导达到综合治疗。3.药物有毒,保健品更安全。药物在上市之前需要经过研发机构的临床检验,也要通过药监部门的层层检验,最终到达患者手中,相比之下,保健品的上市远达不到药物上市的检验规格,其安全性是不可能超过药物的,所以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更不必说,很多保健品中加入中药、激素和不明成分,这些物质很难把控,一不小心就伤身,也是不能乱吃的,这和药物安全性无关。4.病好了就不用吃药了。不少患者自以为脑梗死好了就停药,谁知把自己送入“鬼门关”,其实“病好了”有时候只是表面现象,普通人对于健康的定义只是能吃能动,和医学上消除病根的健康不是一个概念。心脑血管疾病一旦病发,吃药的目的是治好人体内部心脑血管上的病灶,因此患者服药和停药一定要谨遵医嘱。
贾钰华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5月09日560
0
29
-
哪些因素会引起脑梗死复发?
1.脑梗死指的是脑组织因局部血液循环出现障碍而缺氧、缺血,引发脑组织局部坏死或软化,从而造成脑神经功能性缺损的临床症状。2.《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指出:临床脑卒中患者复发率高达40%、1年后脑血管疾病发作率17.1%、2年后复发率25%、5年后复发率至少达到30%,值得警惕的是,复发患者的残疾风险和死亡风险是首发卒中患者的9.4倍。3.脑梗死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脑组织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以任何能够造成脑组织血液循环障碍的疾病和与之有关因素都属于高危因素,如脑动脉粥样硬化。4.导致脑梗死复发的常见因素大致可列出10类,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心律不齐、房颤)、高脂血症、肥胖、吸烟、缺乏运动、精神高度压力、饮食不合理、腰臀比例不合理等等。
贾钰华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5月09日355
0
29
脑梗塞相关科普号

吉训明医生的科普号
吉训明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澳门美高梅国际\宣武医院
神经外科
3761粉丝42.4万阅读

李锐医生的科普号
李锐 主任医师
陕西省美高梅赌城\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999粉丝86.5万阅读

王子高医生的科普号
王子高 主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神经内科
3415粉丝28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许跃龙 副主任医师临沂市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
脑梗塞 185票
颈动脉狭窄 25票
脑出血 5票
擅长:除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如脑梗死、脑出血、偏头痛、脑炎、癫痫等,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开展颅内外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球囊扩张成形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超早期脑梗死支架取栓术、急性脑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术、自发性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等 -
推荐热度4.6陈飞 主治医师澳门美高梅国际\宣武医院 神经内科
脑梗塞 112票
颈动脉狭窄 71票
脑血管病 41票
擅长: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死,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药物治疗以及介入支架治疗;房颤,卵圆孔未闭导致的脑栓塞;颈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锁骨下动脉狭窄,大脑中动脉狭窄,基底动脉狭窄的支架治疗。 颈动脉斑块,高脂血症的强化治疗。 颈动脉闭塞,椎动脉闭塞,大脑中动脉闭塞,基底动脉闭塞,烟雾病,夹层等脑血管闭塞的造影评价 急性脑梗死的取栓,溶栓治疗 -
推荐热度4.3杜小平 主任医师湘雅医院 神经内科
头晕 128票
脑梗塞 75票
头痛 55票
擅长:对于脑血管病(脑梗死、脑出血)、眩晕症、偏头痛、颅内感染、癫痫、帕金森病、周围神经病、重症肌无力、脱髓鞘疾病、老年性痴呆等变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