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癌症患者罹患多种慢性疾病,同时吃多种药,需要注意什么吗?
岁月不饶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功能逐渐减退,老年人往往会出现各种慢性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这些慢性疾病基本都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控制。另一方面,老年群体患肿瘤性疾病的概率也较高。对于老年癌症患者,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在接受抗肿瘤治疗前,已经服用了数年的降压药,降糖药,控制心律失常药,降血脂药……除此之外,老年人更加注重养生,日常还会服用各种保健产品,维生素,钙片等等,所以很多老人说“药当饭吃”其实并不夸张。老年群体“多重用药”(同时服用5种以上药物),甚至“超多重用药”(同时服用10种以上药物)的情况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药物都是化合物,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会有相互作用吗?特别是在抗肿瘤治疗的过程中一起使用时,真的安全吗?会不会有风险?1、肿瘤患者常吃的药有哪些?罗彻斯特医学中心的专家近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1]。该中心的学者还专门对肿瘤患者多重用药问题进行了数据统计[2]。这项研究共包括718例肿瘤患者,平均年龄77岁,其中多数是晚期肿瘤患者。他们使用的药物包括医生开具的处方药,和患者或家属自购的非处方药。处方药中用的最多的包括针对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如调脂药和降压药,其他包括抗抑郁药、消化科药、降糖药等;而非处方药中最常见的是维生素片,改善贫血药等等。2、如果同时吃多种药,是否存在风险?答案是肯定的。根据统计数字,七成患者存在药物间相互作用风险,而接近七成患者服用的药物中至少有一种是不合理的。在接受全身抗肿瘤治疗前,一半以上(61%)患者接受超过5种药物,属于“多重用药”;15%患者同时使用10种以上药物,属于“超多重用药”,其中最多的竟达到24种。患者朋友们多数并不是医药专业人士,而且很多依从性很好,对于医生开具的药会遵医嘱长期服用。也许会有患者考虑到药物的副作用,但相对于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这类疾病而言,不按时服药,对身体的影响只会更大。随着慢性疾病增多,药物也越吃越多。一旦不幸确诊肿瘤,往往需要接受多重治疗。一些抗肿瘤治疗药物本身的副反应就大,再与患者平时服用的慢性病药物相互作用,那安全性风险会大大增加。3、如何在保证药物疗效的同时降低风险?首先,患者朋友们要对自己慢性疾病和用药有足够的了解。作为患者,要明确知道自己患有哪几种基础疾病,针对各类疾病用药的名称、用量,以及用药的持续时间。对于慢性病用药,要根据医生要求来规律随访。比如高血压患者,有没有每天规律测量血压?糖尿病人,是不是每天监测空腹和餐后血糖?患者或家属可以以记录表的形式将这些用药内容、监测结果作好记录。后期就诊时,把记录表清晰的呈现给医生,如何调整用药,是否能停药或减量,医生判断起来就会非常容易了。其次,主动告知肿瘤科医生慢性病用药,寻求多学科诊疗下的“去处方”可能。除了在专科进行规律的慢病随诊外,在确诊肿瘤后,要主动与肿瘤科医生提及慢性病及用药的情况,看看能否通过会诊等途径,尽量“去处方”,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用药。养生保健品、维生素、钙片等非处方药,也应该由专业的医生来判断是否进一步应用。4、小结安全性,是与疗效平起平坐的肿瘤治疗考量因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甚至有时候安全更重要。老年患者在治疗肿瘤的过程中,控制慢性疾病的药物与肿瘤治疗药物的潜在相互作用会增加患者的安全性风险,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与主管医生多沟通,多反映自己的问题,有助于降低这些风险。参考文献:1.UniversityofRochesterMedicalCenter."Ifyoutakeseveralmedications,'polypharmacy'isawordtoknow:Cancerpatientsfacehigherrisksofdruginteractions."ScienceDaily.ScienceDaily,17May2022.2.ErikaRamsdale,MostafaMohamed,VeronicaYu,EthanOtto,KatherineJuba,HalaAwad,KiranMoorthi,SandyPlumb,AmitaPatil,NicholasVogelzang,ElieDib,SupriyaMohile.Polypharmacy,PotentiallyInappropriateMedications,andDrug-DrugInteractionsinVulnerableOlderAdultsWithAdvancedCancerInitiatingCancerTreatment.TheOncologist,2022;
何义富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5月27日389
1
21
-
阿司匹林、他汀需要长期服用吗?会不会伤肝伤肾?
俗话说,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多数人对脑梗死(也称为脑血栓)这个疾病都不陌生。以脑梗死为代表的脑卒中,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疾病。一项全球范围内的统计研究表明,我国成人卒中终身患病风险高达39.3%,居世界首位……(本文同步音频,点击即可收听)在脑梗死的治疗和预防中,有两类药物举足轻重,一类是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抗血小板药物;另一类是他汀类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匹伐他汀等……理论上讲,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治疗可以减少血液中血小板的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阿司匹林肠溶片用于脑梗死的临床治疗开始于1997年。1997年,CAST研究和IST研究同时证实,脑梗死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脑梗死急性期加重的风险,显著改善临床预后。阿司匹林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能够治疗和预防脑梗死的药物。随后,其他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氯吡格雷、替罗非班、替格瑞洛、西洛他唑等也逐渐走进脑梗死治疗的历史舞台。我们知道,多数的的脑梗死与脑血管的动脉硬化有关,动脉硬化导致血管内形成斑块,斑块堵塞血管或者斑块脱落都可以导致血管闭塞,从而引起脑梗死。后来人们发现,血管内的斑块与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关系密切,低密度脂蛋白越高,越容易长斑块。而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从而延缓甚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21世纪初,多项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减轻动脉硬化,从而降低脑梗死复发的风险。医生一般都会建议,在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一段时间后复查血脂,多数人服用他汀后血脂会有比较明显的降低。但是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一般情况下,脑梗死后阿司匹林和他汀需要长期持续地服用。这个就像是高血压一样,一旦停药,血脂很快就会恢复至原来的水平。在临床工作中,我发现很多人不愿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自觉这些药物副作用太大,伤肝、伤肾、容易引起出血……这里需要告诉大家的是,所有药物都会有副作用,这个没错。就如权利和义务不可分割,治疗效果和副作用也无法分割。每一个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一定有带来一系列副作用的风险。如果一个药物没有任何不良反应,那可以肯定的是,这个药物一定也不会有任何的治疗作用。所以阿司匹林和他汀也一定会有带来副作用的风险。比如,服用阿司匹林后,会使脑出血的风险增加0.2%。服用阿托伐他汀后,0.4%的人会引起肝功能损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后带来的好处远远大于这些坏处。干一件事情,好处远远大于坏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做呢?这就比如在一个悬崖上,下面是一条河流,一个人被狮子逼到绝路。不跳大概率必死无疑,跳下去死不死还不一定。你会怎么办?脑梗死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效果明确,副作用可能有但是很小。你说阿司匹林和他汀应该长期服用吗?相传,古时候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节日之夜,有个财主在家大摆酒席。大伙划拳喝酒,喧声如潮。突然,闹得比较欢的一个老头大汗淋漓,翻着白眼,捂住脖子,拼命地咽着唾沫。原来是他刚才急着说话,嘴里一块牛肉没嚼烂就吞了下去,结果喉咙被堵住了。这时,在场的人纷纷围了过来,有的说快灌一杯冷水,有的说要再咽一块肉,有人使劲扳开老头的嘴巴,拿起筷子就要往里夹取,有人则使劲捏着他的脖子往下刮。众人七嘴八舌,动手动脚,把老头折腾得痛苦异常。比较后,老头气得按捺不住,大吼一声“滚开”,随着喊声,那块牛肉也跟着喷了出来。众人大笑,正要回座位继续吃喝,财主却高声说道:“各位请回吧。那位老者的遭遇是我们的前车之鉴。老夫觉得:要想不再发生这样的灾祸,酒肉不可吃,三餐不可有。本府以后再也不许人吃饭了。”说完,就下令把厨房全部的坛坛罐罐所有打碎,柴米油盐一律放火烧掉。这个典故,后人称之为“因噎废食”。吃饭有可能被噎着,这个风险固然有,但是因此就应该不吃饭吗?长期预防脑梗死的药物固然有副作用的风险,但为了这个小的风险就应该放弃这些药物良好治疗效果吗?本文是面向非专业人群的医学科普,文章开始配有同步的音频资料,可以点击收听。作者作者:吴川杰;工作单位:首都医科大学澳门美高梅国际\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点击此处,可以打开如下的列表,可以点击右上角收藏该列表,或者点击“订阅话题”订阅该话题,门诊时间有变动时第一条内容会实时更新
吴川杰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5月24日564
0
3
-
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病证指南解读(中药如何用?)
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表现为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水平下降,是引起糖尿病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比较常见。如何进行控制血脂,同时对血糖获益,是有指南推荐的。但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推荐的方子,但因为不熟悉,在此不做讨论和阐述,但结合西药部分的研发过程,应该十分受用。下面将从饮食,生活习惯以及药物强推荐的进行阐述。饮食控制:饮食上应参照“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原则,另外应增加有规律的体力活动、控制体质量、戒烟戒酒、限盐等;营养药膳:?很多药食同源的食材既具有辅助治疗作用,又容易被患者接受。主食多选富含膳食纤维的粗杂粮代替精米面,如燕麦、紫薯、藜麦、玉米、大豆等(1b级,强推荐);蛋白质的摄入主要选择鱼类(以海鱼为主)和大豆及其制品、低脂或脱脂奶类来供给;油脂类选用植物油;选择青瓜或西红柿代替水果、或是含糖低的水果为主(1b级,强推荐);此外魔芋、大蒜(2b级,强推荐)等食物也有辅助治疗作用;保健茶饮:普洱茶(2b级,强推荐)、六堡茶(2b级,强推荐)、绞股兰茶(2b级,强推荐)、桑叶茶(2b级,强推荐)、炒决明茶(2b级,强推荐据)等茶叶和中药茶饮都具有辅助治疗;运动锻炼:60min/d持续16周的有氧运动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前期人群的高血糖、高血脂、低胰岛素敏感性、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异常状态(2b级)。中强度有氧运动(健步走、慢跑、太极拳等)锻炼效果优于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走)(1b级)。备注:提示中强度有氧运动更佳,但我个人建议结合个人身体情况;传统功法:传统功法中每周至少运动5d,每天至少运动1次,每次运动至少2遍,每次运动至少30min的八段锦具有较为明确的糖脂肥同调的作用(1b级,强推荐)。持续16周,1次/d,每次全套动作3遍的五禽戏(2b级,强推荐)具有降低血脂水平的作用;持续16周1次/d,1h/次的太极拳也有降低血脂水平,且具有维持血脂水平的作用(3b级,强推荐);5次/周,1h/次,持续3个月易筋经锻炼具有降低TG、LDL-C,提高HDL-C的作用(2b级,强推荐)。备注:我个人没有练过。。。大家不妨试试,适当运动对身体总是好的;针灸:略;有强推荐;耳穴:略;有强推荐;灸法:略;有强推荐;预防调护:?应对患者积极展开健康宣教、病情讨论、饮食指导、心理疏导、观察随访等工作(1b级)。此外还应结合辨证调护,给予中医特色饮食护理;备注;心态和压力一定对健康是有影响的,因此学会自我调节,和家人朋友一起多减压,身心都将获益。单味中药:降低胆固醇为主的中药:?何首乌(1a级,强推荐);降低三酰甘油为主的中药:?月见草(1a级,强推荐);降低胆固醇和三酰甘油为主的中药:葫芦巴(1a级,强推荐)、银杏叶(1a级,强推荐)、荷叶(1a级,强推荐)、红曲(1a级,强推荐)、女贞子(1a级,强推荐)、山药(1a级,强推荐)、绞股蓝(2b级,强推荐)、黄连(2b级,强推荐)、山楂(2b级,强推荐);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中药:?葫芦巴(1a级,强推荐)、银杏叶(1a级,强推荐)、荷叶(1a级,强推荐)、黄连(2b级,强推荐)、山楂(2b级,强推荐);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中药:?银杏叶(1a级,强推荐)、山楂(2b级,强推荐);专病专方:略;中成药: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改善指标:TC、TG、LDL-C、HDL-C、FBG、2hPBG;证据等级:1a级,强推荐;血滞通胶囊:改善指标:TG、TC、LDL-C、HDL-C。证据等级:1b级,强推荐;糖毒清颗粒:改善指标:降低TC、TG、LDL-C、游离脂肪酸,提高HDL-C。证据等级:2b级,强推荐;参芪降糖胶囊:改善指标:降低TC、TG、LDL-C、FBG、PBG、HbA1c,升高HDL-C。证据等级:2b级,强推荐。培元通脑胶囊:改善指标:TC、TG、LDL-C、HDL-C、经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面积。证据等级:2b级,强推荐;血脂康胶囊:改善指标:TC、TG、血糖。证据等级:2b级,强推荐;蒲参胶囊:改善指标:TC、TG、LDL-C、HDL-C、FBG、2hPBG、HbA1c、HOMA-IR、NO、ET-1。证据等级:2b级,强推荐;绞股蓝总苷颗粒:改善指标:TC、TG、LDL-C、HDL-C。证据等级:2b级,强推荐;荷丹片:TC、TG、LDL-C、HDL-C、FBG、2hPBG、HbA1c;证据等级:2b级,强推荐;摘自:世界中医药2021年8月第16卷第16期
李博士科普号2022年05月17日484
0
6
-
让中医看好你的高甘油三脂
高脂血症是目前公认的动脉粥样硬化极为重要的致病危险因素。此病系指空腹血中一种或多种成分浓度增高超过正常值高限的状态。现代医学认为,引起高脂血症的原因有原发和继发两种。原发性是指由于脂质和脂蛋白的代谢发生缺陷;继发性是指继发于某些疾病(如肝胆疾病、糖尿病、肾脏疾病、甲状腺疾病等)以及由于饮食、生活习惯或药物引起。按照主要增高的血脂成分,可将高脂血证分为高胆固醇血证和高甘油三脂血证。该病属于中医“痰浊”、“瘀血”的范畴,病理机制在于痰与瘀。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指肝、脾、肾三脏虚损;标实主要指痰浊和瘀血。高脂来源于水谷,其化生、输布、代谢有赖于脏腑功能正常,但就其根本则在于脾胃运化功能。《素问·经脉别论篇》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津四布,五经并行。”故若嗜食肥甘或素体脾虚,导致脾失健运,则水谷精微不归正化,形成病理性的痰湿脂浊,诚如李中梓说:“脾土虚弱,清者难升,浊者难降,留中滞膈,瘀而成痰”。张景岳亦谓:“人之多痰,悉由中虚使然”。肾为先天之本,肾主水,主津液,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津液代谢的作用,肾虚则津液代谢失调,痰湿内生,凝聚为脂。《内经》云:“年过四十而阴自半”,男子“七八而气衰,天癸竭,肾脏渐衰,气血渐亏”,女子“七七任脉虚,天癸竭,地道不通”。人至中年,肾气渐衰,气血渐亏,无力推动气血正常运行而致血脉瘀滞,血中形成脂浊。故常见中年后出现高脂血症,并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加。肝为刚脏,主疏泄,肝主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的运行正常,气血调和,经脉通利。反之,由于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机不利,气滞则血瘀,气滞则水停,津液与血液运行失常,留而为痰为瘀,阻滞血脉。此外,肝失疏泄,横逆犯脾,肝脾不调导致阴阳气血失和,痰浊内生,久则痰瘀互阻,阻滞血脉,形成高脂血症。高脂血症虽以脏腑功能失调为本,但痰浊瘀血乃为其标。痰瘀是肝脾肾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是高脂血症的病理基础。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致脾胃运化失职,水谷精微不能化生气血,输布全身,停而成饮,凝聚成痰,痰郁化热,日久伤及血脉,导致血行不畅,痰瘀同源,痰能致瘀,瘀能生痰,痰浊瘀血在脉道中互相搏结,日久凝结于脉道壁上,使脉道损害,血流瘀阻而产生相应的病症。中医药辨证论治高脂血症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的灵魂,追求一病一方是不现实的,因此,临床当根据不同证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1)脾虚湿阻型:症见形体肥胖,倦怠乏力,中脘痞满,腹胀纳呆,痰多,口中粘腻,舌淡体胖,边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脉细缓。治以运脾化湿,药用苍术六君、苓桂术甘、五苓等加荷叶、藿香、佩兰等化裁。“脾统四脏”,脾为后天之本,脾运失健是高脂血症发病的重要病机,“补脾不如健脾,健脾不如运”,此时以运脾为主,使脾主运化的功能正常,水谷精微归于正化,痰浊瘀血自去,从根本上切断血脂升高的来源。(2)肝郁脾虚型:症见头目眩晕,胸闷胁胀,情绪抑郁,健忘失眠,腹胀便溏,气短乏力,肢体麻木,舌质淡或黯,苔白腻,脉弦滑。治以疏肝健脾,药用逍遥散化裁。肝主疏泄,一方面可使脾胃升降有序,运化有度,另一方面胆汁的分泌排泄正常,有助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从而推动脾胃的运化。气机升降失常是导致高脂血症中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内生的根本原因。“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疏肝调气,肝脾同治。(3)气滞血瘀型:症见眩晕较剧或头痛剧烈,胸胁胀满,心胸闷痛或绞痛,便秘腹胀,食欲减退,胁下痞块刺痛拒按,舌紫黯或见瘀斑,脉弦涩。治以理气活血,药用血府逐瘀汤加减。“百病皆生于气”,气机不畅,气滞则血瘀,“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使脏腑血气疏通流畅,不仅有利于高脂血症的治疗,同时对防止其兼变证的出现也大有裨益。(4)气虚血瘀型:症见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胸痛,手足麻木,皮肤干燥,毛发不荣,舌黯,脉细涩或沉涩。治以益气活血,药用黄芪、柴胡、葛根、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丹参、地龙、何首乌、枸杞子、海藻、水蛭等。血液循行于血脉中,由气推动,周流全身,所谓“血随气行,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5)痰瘀交阻型:症见形体肥胖,身重乏力,头晕头胀,胸闷或痛,脘痞肢麻,舌胖紫或有瘀点,苔滑腻,脉弦滑。治以祛痰化瘀,药用柴胡疏肝散和导痰汤加减。痰瘀是高脂血症的主要病理产物,痰瘀同源,痰乃血体,血借痰凝于血脉。故单纯化痰多不为功,血不行则痰不运,非借血药难达病所,正如叶天士说:“痰凝血瘀病,以通络之法祛瘀化痰为治”,又如唐容川所言:“但去瘀血则痰水自消”。(6)肝肾阴虚型:头晕目眩,失眠多梦,耳鸣健忘,咽干口燥,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以补益肝肾,药用六味地黄丸或知柏地黄丸或左归丸加减。近年许多学者研究发现高脂血症有家族史,有遗传因素,而肾为先天之本,肾精与遗传有直接关系,研究表明,肾虚会导致血清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所以治疗当补肾填精。(7)脾虚瘀阻型:症见眩晕,头痛,失眠,肢麻,腰膝酸软,神疲,腹胀,纳呆,心悸,舌黯淡或有瘀斑或舌体胖大或舌边齿痕。治以运脾化瘀,调气活血,调脂护脉方,由苍术、黄芪、生蒲黄、丹参等组成。根据痰瘀同源及脾统四脏的观点,在痰浊久凝时用苍术能事半功倍,迅速起效;配黄芪能加强其健脾运,以利气血调和,调气以行血,故在方中为主药。(8)胃腑实热型:症见形胖体实,大便秘结,消谷善饥,喜食厚味,口苦,口渴欲饮,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有力。治以通腑泄浊,药用大黄、何首乌、虎杖、决明子、枳实等。六腑以通为用,腑气不通,脂浊存于体内,食积不消,浊气不下,均可加重高脂血症。这与现代医学通过增加肠蠕动,促进肠内脂质的排泄,抑制外源性脂质的吸收而降低血脂的方法有异曲同功之妙。可治疗高脂血症的单味中药应用最多的有:山楂、何首乌、泽泻、决明子、丹参等;其次是葛根、黄精、大黄、川芎、茵陈、黄芪、赤芍、红花、桃仁、蒲黄、三七、虎杖、茯苓、当归、鸡内金、莱菔子、荷叶等。主要降胆固醇的中药有:蒲黄、人参、泽泻、刺五加叶、灵芝、当归、川芎、山楂、沙棘、荷叶、薤白、大豆、陈皮、半夏、怀牛膝、杜仲、柴胡、没药、漏芦等。主要降甘油三脂的中药有:黄连、黄芩、刺五加叶、金银花、大麦根须、甘草等。既能降胆固醇又能降甘油三脂的中药有:大黄、何首乌、绞股蓝、银杏叶、女贞子、黄精、三七、枸杞、冬虫夏草、桑寄生、葛根、水蛭、茶叶、大蒜、姜黄、虎杖、决明子、马齿苋、熊胆、月见草、蜂乳、蜂胶、茶树根、昆布等。大蒜油可有效地对抗高脂血症动脉模型的血脂升高,使血清甘油三脂、胆固醇维持在正常水平。大蒜能刺激脑垂体,控制一部分内分泌腺的功能,调节人体脂肪与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绿茶中含有的茶氨酸、儿茶素,可改善血液流动作用,在防止肥胖、脑中风和心脏病中有一定效用。美国科研人员指出:人们在进食高脂肪饮食后,血管会出现硬化现象,如果同时或在食后饮用绿茶,可使血管软化,使血液流量改善。文献提出黄芪主要含甙类、多糖、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而膜荚黄芪甙Ⅰ对家兔红细胞膜有稳定作用,黄芪总甙能降低细胞脂质过氧化物的生成,升高SOD活性,维持细胞正常代谢。动物实验证实,蒲黄对家兔实验性急性心肌梗塞有改善微循环及抗渗出作用,能增加冠脉流量,加强心脏射血功能,可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降低血小板粘附率,抑制肠道对外源性胆固醇的吸收。同时认为与蒲黄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及槲皮素类物质有关,其活性成分β—谷甾醇及其棕榈脂是降低胆固醇的有效成分,此外还有许多葡萄糖甙可作用于多种环节,具有降血脂效果。药理研究证实,蒲黄含有较多的植物固醇,可与胆固醇竞争脂化酶,减少胆固醇的吸收。丹参素能显著抑制细胞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还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可使氧化脂蛋白作用电泳迁移率明显变慢,氧化脂蛋白中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明显减少以及氧化脂蛋白对细胞的毒性作用明显减弱。具有抑制牛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氧化修饰LDL的作用,使LDL中的MDA含量明显减少,其抗氧化能力与丹参素的量成正相关。从而提示丹参素可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大黄中的儿茶素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内皮致密性,限制有害物质的进入,降低血粘度,减少脂质沉积。何首乌能与胆固醇结合,减少胆固醇在肠道吸收,阻止类脂质在血中滞留或渗透到动脉内膜。山楂所含酮类、解酯酶等,能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其脂肪酶可促进脂肪分解,明显地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的限速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活力,从而减少脂质的合成。泽泻含三萜类化合物,能减少合成胆固醇的原料乙酰辅酶A的生成。黄芩黄酮成分可以抑制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诱导的脂细胞的脂解作用。虎杖、大黄、人参、蒲黄、黄芩甙元、泽泻、柴胡皂甙等均有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或载脂蛋白a的报告。动物实验表明绞股蓝总甙Ⅰ、葛根及半夏水煎液、茶多酚、姜黄素、马齿苋都有降低不同动物的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含量的作用。此外药理还证实:冬虫夏草、没药、月见草、昆布有明显的降脂作用;大黄、虎杖、番泻叶、生首乌、生决明子能抑制脂质的吸收;泽泻、姜黄、大蒜、肉桂、秦皮、淫羊藿、桑寄生、丹参、赤芍、桑白皮、菊花、郁金、何首乌、川芎、刺五加叶等能抑制脂质合成;泽泻、蜂皇精、蒲黄、冬虫夏草、月见草、柴胡、薤白、红花、丹参等能促进脂肪的转运和清除;茵陈、柴胡等能促进脂质排泄。高脂血症的预防与保健高脂血症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脂质沉积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构成冠心病、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所以积极控制高脂血症,防止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也符合中医理论中“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的治疗原则。(1)控制饮食:饮食当清淡,多食蔬菜水果,减少滋腻之品的摄入,忌饮食不节、嗜食膏粱厚味。胆固醇水平要控制,但并非越少越好。就饮食而言,绝大多数营养学家主张食物多样化,以谷物为主,多吃素食,同时要经常吃适量鱼类、禽类和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而并不主张只吃素食。一般认为,每日膳食胆固醇摄入量不超过300毫克就可。诚如唐代百岁大医家孙思邈《千斤翼方·养老食疗》指出:“虽有水陆百品珍馐,每食必忌于杂,杂则五味相扰,食之不已,为人作患。”少荤多素,调味清淡。孙思邈还认为,老人“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等为佳”;指出“勿进浓肥羹霍,酥油酪饮”;提醒“营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这一少荤多素的观点为历代多数养生家所接受,也与现代医学研究所揭示的真谛相符。因为肉类动物脂肪过多,易引起冠心病,使血脂浓度增高,造成血管硬化。另外少吃蛋类、油炸食物和甜点,多吃水果、蔬菜、谷类、豆类和鱼,可以使胆固醇摄取量下降。经常吃鱼,可以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减少。这是印度鱼类工艺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经过一系列试验之后得出的结论。不暴饮暴食,要少吃多餐,忌晚餐时间太晚,忌晚餐过量,睡觉前不吃夜宵,做到泛食,不偏食挑食。(2)增加运动:要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打拳、练功十八法、舞剑、做操、打羽毛球、乒乓球等,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以疏筋活血,促及脂质转化,以清除膏脂蓄积。形体好比是生命活动的宅宇。它内含精、气、神,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形体又是人抗御外邪的重要屏障,人的皮毛肌肤、血脉筋骨、脏腑组织等均有抗邪抵外的功能。因此,养生防病须重视形体的调摄。《吕氏春秋》中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说明了动形以防精气郁滞的道理,运动形体还能增强脾胃机能,有助于气血的化生。久卧久坐等过逸行为,则往往造成气行郁滞。(3)调畅情志:宜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保持愉悦的心情,避免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生活要有规律,早睡早起,不睡懒觉,情绪要保持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和情绪激动。养生要保持精神思维活动的清静内守。一般来说,人生活在社会中,精神思维活动常易扰动而难安静。用神不当,长期过激或突然剧烈的情志活动,超过了人体调节适应能力,会耗伤精气,引起气行紊乱,阴阳失调,脏器受损而发病。因此,从养生防病角度而言,应常使精神清静内守。这样,精、气、形可得到休养生息。精神情志常宜和悦愉快,避免躁、忧、悲、惊、怒等不良情绪。经常进行静坐、欣赏音乐、书画等艺术活动等,可以产生良好的调节效果。所以,静神内守不是消极的静止不动和逃避尘世,而是提倡合理用神,这样对机体具有积极的休养调节作用。情志失常则最易损气和滞气。高脂血症的食疗芹菜大枣汤降胆固醇:取鲜芹菜下段茎60克,大枣30克,水煎,日服2次,连服1个月,有降血压和降低胆固醇作用。高血压、冠心病、胆固醇过高等病人均可试用。降脂果茶:生山楂50克、杞子10克、丹参10克、菊花10克,煎水500毫升代茶饮,1日饮完,连饮20日为1疗程,此方有降血脂的作用。山楂菊花饮:山楂、菊花各10克,决明子15克,共煎汤代茶饮服。海带绿豆粥:水发海带50克,绿豆30克与粳米50克共煮粥。淡菜粥:淡菜50克,温水浸泡3小时后烧开去心,与粳米50克煮成粥,每日早晚温服。山楂降脂汤:生山楂15~30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2剂,连服6星期,山楂为消肉积之品,有明显降血脂效果。但其味酸,胃酸过多者或有嘈杂感者忌用。冬瓜汤:冬瓜连皮,每日30~60克,煎汤当茶分数次饮服,连服1~3个月。冬瓜是瓜蔬中唯一不含脂肪的,所含的丙醇二酸可抑制糖类转化为脂肪,有防止体内脂肪堆积、血脂增高作用,常饮可减轻体重,降低血脂。冬瓜也可与赤豆同煮服食。海带粉:海带洗净、晒干,研成粉末。每次服5克,1日3次,连服1~3个月。也可煎汤饮服,或与绿豆同煮粥服食。海带含大量纤维和微量元素,能减少大量脂肪在体内蓄积,可使血中胆固醇含量降低,同时还有一定抗癌作用。葫芦茶:陈葫芦壳12克、茶叶3克,共捣粗末,开水泡茶饮服,连服3~6个月。葫芦壳和茶叶均有显著减肥消脂作用,经常饮服,可使血脂逐步下降。荷叶粥:荷叶2片。洗净后加水煎汤,去渣留汤,加粳米50克煮成粥,每日1次。荷叶有消热化浊之功,有一定减肥消脂作用,常服可使血脂下降。也可将荷叶烘干研末,每次服6克,1日2次,连续3~6周。薤白粥:薤白15克,粳米100克,一同煮粥,温热服用。
赵东奇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5月14日115
0
0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控制在什么水平?
高脂血症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需积极调脂治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调脂治疗的首要靶点,那么通常LDL-C应控制到什么水平呢?1、对健康成人来说,若没有心脑血管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潜在风险存在,LDL-C应控制在3.4mmol/L以下。2、如果有糖尿病,应把LDL-C降到2.6mmol/L以下,如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则LDL-C应降至1.8mmol/L以下。3、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患者,最好将LDL-C降低至1.4mmol/L以下。(1)同时合并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的;(2)有肾脏、视网膜等靶器官损害的;(3)单纯糖尿病病程超过20年的;(4)同时有至少3个危险因素的(年龄、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肥胖)等。4、如果患者在2年内发生过至少2次不良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LDL-C需控制在1.0mmol/L以下。
烟台毓璜顶医院科普号2022年05月04日85
0
1
-
我血脂高,服药后我的血脂正常了,我还有必要长期服用降脂药物吗?
宋跃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4月25日1464
11
18
-
吃他汀类降脂药,出现严重副作用,应该怎么办?医生告诉你答案
张之瀛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4月21日115
0
7
-
心脑血管病血脂达标后还需要服用他汀类药药物吗?
一、阿斯匹林(氯吡格雷)和他汀类药是心脑血管病的基础用药,血脂正常仍然需要服用他汀类药用,原因是:1.?降脂作用:胆固醇70%自身合成,30%与饮食有关,血脂升高患者仅靠饮食较难控制血脂,需要规律服用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2.?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和发展:低密度脂蛋白(LDL)能进入血管内膜引起炎症反应,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当LDL<2.6mmol/L时,有明显抗动脉硬化作用,用药6个月动脉硬化有缩减趋势;3.?稳定斑块:动脉斑块尤其是B超提示有软斑,软斑是不稳定斑块,易破裂形成血栓导致心肌梗死和脑栓塞。他汀类药物有稳定斑块不脱落,当<1.8mmol/L时低密度脂蛋白可以进入逆转回血液经肝脏代谢,持续用药2-4年斑块才会逆转。二、服用方法:1.?阿斯匹林早晨空腹服用:缩短胃肠道停留时间,降低其对胃肠道的刺激和损伤;2.?他汀类药物晚上服用:合成胆固醇的酶晚上活性最强,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是抑制胆固醇合成酶的活性。三、他汀类药减量的情况:他汀类药物的起效时期较长,出现下列情况可以考虑隔一天吃一次:1.?血脂正常,而且低于理想目标;2.?出现肝功能(ALT、AST):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水平的3倍需停药,小于3倍可以隔天一次;3.?肌酸肌酶(CK)升高:横纹肌溶解症表现为肌肉酸痛、乏力,肌酸肌酶超过正常5倍停药,小于5倍隔天一次,四、适合隔一天吃一次的他汀类药物:长效类的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
张颖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3月23日304
0
1
-
口服他汀类药物后多久复查
长期口服他汀降脂的患者,多久复查呢?需要注意什么呢?在服药前、服药后4周复查血脂、肝酶、肌酶及肾功能;口服他汀后关注有无肌痛、肌肉压痛、肌无力、乏力和消化道症状等。3-6个月未达标者,应调整他汀类药物剂量或种类,达标后每6-12个月复查。
李妮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3月15日250
0
1
-
吃他汀伤肝,伤肌肉,如何早期发现?
吃他汀伤肝,伤肌肉,如何早期发现?首先强调一句:在治疗高血脂(特别是高胆固醇血症)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主要是心梗、脑梗)方面,他汀具有至关重要、无可替代的作用。担心他汀的副作用而不敢吃药的做法是极其错误的。包括鱼油在内的任何保健品都不能代替他汀。他汀是非常重要的降脂药与防治心脑血管病的药物。总体来讲,这类药物非常安全,副作用很少并且轻微。但是有个别人吃他汀后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其中最常见的是肝脏与肌肉副作用。有人吃完他汀后化验血液发现转氨酶增高,担心他汀伤肝,就私自减量甚至停药,这是不正确的。有些人吃他汀前转氨酶已经升高,但是没有化验,自己没发现。这些人中很多属于非酒精性脂肪肝,这是引起转氨酶增高的常见原因,多因肥胖所致。这种情况下,吃他汀不仅不会加重肝脏损害,还可以改善肝功能、降低转氨酶。如果平时喝酒多,也可以导致转氨酶增高。严格戒酒、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减轻体重,有助于降低转氨酶水平。有少数人吃他汀前化验转氨酶不高,吃药后增高,咋办?一般我们建议吃他汀后4周左右抽血化验一次,目的有二:一是了解降胆固醇效果,二是了解有无肝脏或肌肉副作用。如果用药后转氨酶轻中度升高(不超过正常上限3倍),不需要停药,隔一两周再复查。如果转氨酶升高超过3倍,则需暂时停药。等数周后再复查,如果转氨酶恢复正常,可以更换另一种他汀从小剂量重新开始用药。下面给大家说说如何识别他汀的肌肉副作用。他汀损伤肌肉最常见的表现是肌肉疼痛(请注意:是肌肉疼痛,不是关节疼痛!),多发生于服用他汀4周之内,主要表现为双侧臀部或大腿肌肉疼痛,偶有双侧上臂肌肉疼痛。一侧疼痛一般不要紧,两侧对称性疼痛需要重视;间断性疼痛一般不要紧,持续性疼痛需要重视;用药前已经出现的疼痛不要紧,用药后几周内出现的疼痛需要重视。肌肉疼痛伴小便颜色变深需要尽快就医。出现上述情况,要咨询医生,并化验“肌酸激酶”。如果发现肌酸激酶明显升高应充分重视,并由医生决定是否停用他汀或者减量。但是,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可以导致肌酸激酶升高,最常见的原因是剧烈运动(登山、长跑或快跑等),此外还有心肌梗死、心肌炎、皮肌炎、甲状腺疾病等,需要注意鉴别。
任卫东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3月01日364
0
2
高脂血症相关科普号

心脏血压血脂讲谈一一李明洲医生的科普号
李明洲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心内科
4805粉丝3072.1万阅读

陈江斌医生的科普号
陈江斌 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美高梅赌城\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520粉丝7万阅读

田颖医生的科普号
田颖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澳门美高梅在线\天坛医院
心内科
1463粉丝62.7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李永光 主治医师上海市第六美高梅赌城\人民医院 心内科
高血压 84票
冠心病 55票
心脏病 44票
擅长: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肌病、心力衰竭等心脏血管疾病 -
推荐热度4.8冷秀玉 副主任医师中山一院 心血管内科
高血压 96票
冠心病 38票
高脂血症 24票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心衰、心律失常、瓣膜病、心肌病的诊治。擅长①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脂、瓣膜病、心肌病、代谢综合征等的药物治疗。②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心脏手术后患者的综合康复指导,包括生活方式指导、心脏功能康复和心理健康恢复、循证规范化用药、生活质量评估及职业康复。③冠心病二级预防(预防复发),高血压患者依据危险分层进行的药物、营养、运动、睡眠及心理方面的立体式管理。心血管疾病易患因素人群的一级预防(预防发病)④体外反搏。 -
推荐热度4.8高玉霞 主任医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心血管内科
冠心病 178票
高血压 85票
心脏病 64票
擅长:擅长疑难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冠心病及冠脉介入治疗、心律失常及术前和术后管理、高血压、心力衰竭及高脂血症的调脂治疗等。